雷达技术解析:从基础原理到性能优化
1. 雷达系统复杂度与脉冲重复频率(PRF)调整
雷达系统中存在一些因素会增加接收端的复杂度。例如,需要在每个距离单元、每个方位角和仰角处设置多个匹配滤波器相关器,这也会提高每个独立发射脉冲和匹配滤波器相关器对所需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速率。
为了解决相关问题,一种技术是根据雷达的工作模式改变脉冲重复频率(PRF)。虽然这需要更改系统参数,但它常用于减轻距离模糊问题。通常,雷达的最大探测范围由PRF决定,因为第一个脉冲的长回波可能会对第二个脉冲的回波造成失真。
2. 雷达的最小探测范围
雷达的最小探测范围基于发射机的脉冲宽度(PW)。由于雷达回波不能在发射脉冲宽度内返回,否则会在接收机中失真,所以PW决定了最小探测范围。最小可探测范围的计算公式为:
[R_{min} = (T + T_{recovery}) \times \frac{c_0}{2}]
其中,(T)是脉冲宽度,(T_{recovery})是脉冲恢复时间,(c_0)是光速。
不同类型雷达因脉冲宽度不同,最小探测范围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 雷达类型 | 典型脉冲宽度 (t) | 最小可探测范围 (R_{min}) |
| ---- | ---- | ---- |
| 防空雷达 | 高达 800 ms | 120 km |
| 空中交通管制(ATC)空中监视雷达 | 1.5 ms | 250 m |
| 地面移动雷达 | 100 ns | 25 m |
3. 雷达的距离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是指雷达区分同一方位但不同距离的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