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系统的光子实现技术解析
1. 量子计算中的测量量子傅里叶变换(MQFT)
1.1 实现与实验结果
1.1.1 QFT 实现基础
量子傅里叶变换(QFT)在量子计算算法中至关重要,如在相位估计中是 Shor 分解算法及其相关算法的核心。我们实现 QFT 基于两个事实:一是当控制量子比特在计算基下测量时,受控酉操作与测量可交换,这意味着可以用由测量结果控制的酉门替代受控酉门,后者仅作用于一个目标量子比特,更易获得;二是 Griffiths 和 Niu 展示了一种含 Hadamard 门和由前一位测量结果控制的旋转门的 QFT 量子电路替代形式,Parker 和 Plenio 发现相位估计的 QFT 可逐量子比特操作,每次仅进行一次旋转,Beauregard 利用此观察减少了执行 Shor 算法所需的量子比特数。
经典控制的第 k 个控制量子比特的旋转 $R_k$ 定义为:
$R_k =
\begin{bmatrix}
1 & 0 \
0 & \exp [-2\pi i\Phi_k]
\end{bmatrix}$
其中,$\Phi_k = \sum_{j = 1}^{k - 1}\frac{1}{2^{j + 1}}\phi_{k - j}$,$\Phi_1 = 0$。
1.1.2 MQFT 电路实现
我们用光纤设备实现了 MQFT 电路,量子比特由单光子的偏振表示,$|0\rangle$ 态为水平偏振,$|1\rangle$ 态为垂直偏振。输入到 QFT 电路的光子通常根据基态间的相位呈椭圆偏振。电路主要部分是对 $|1\r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