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浏览:迈向更智能网络的探索
在当今的网络世界中,我们距离Vannevar Bush在1945年提出的开创性愿景还有一定差距。当时,Bush在《诚如我们所想》一文中描述了在文档间开辟路径的概念,很多人认为这是如今万维网超文本的前身。然而,当前的网络在很多方面未能实现他的愿景。
现有网络的不足
- 路径开辟受限 :当前网络的超链接由页面作者控制,语义表达能力有限。而我们的工具允许用户在现有超链接结构之上叠加自己的路径,并且通过RDF赋予这些路径丰富的语义含义。
- 缺乏自动处理和逻辑 :Bush设想的逻辑处理可实现高级功能,如关联索引,即文档能立即自动选择其他相关文档。但目前的网络未能实现这一点,而我们的工具创建的机器可读且语义丰富的注释为基于元数据的关联索引和其他自动化任务奠定了基础。
语义网技术的路径开辟
以教育领域为例,想象一位高中生物老师Thompson夫人,她为了备课找到了关于苔原生物群落和针叶林生物群落的网站,并希望引导学生访问这些网站。在当前网络中,Thompson夫人可能会创建一个新文档,其中包含对这些资源的评论和超链接,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限制:
- 链接深度有限 :Thompson夫人的链接只能深入网络一层,学生需要不断返回她的网页才能继续浏览,相关页面并未像Bush设想的那样紧密相连。
- 语义表达不精确 :新网页使用自然语言表达资源间的关系,语义不精确,限制了注释对机器理解的实用性,只是让网络规模稍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