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毕业就失业的底色
我本科是广东一所普通双非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读的,我很早就认识到,“毕业即失业”的焦虑从未远离我们这些双非院校的地信学子。
考研很困难,哪怕每年考研人数下降30多万,我们上岸的机会依旧渺茫。
想考个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事实上人家更想要985、211的学生,还有一些GIS专业的想招计算机专业,因为人家技术底子厚,方便做项目。
总之留给我们的机会真的很少。
除了考研,直接就业的路几乎只有一条,做测绘。
测绘分内业和外业,大部分男生出去做外业,因为很多公司外业岗不要女生,女孩大部分都做了数据处理,就是画图员。
02
测绘之路上的辗转与迷失
和班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毕业后也投身测绘行业,成为了一名外业测量技术员。
工作第一年的常态就是拖着仪器箱辗转于各个城市,住过工地板房、城中村隔断间,通讯录里存着几十个“项目临时组”。
测绘和画图员具体是干什么的呢?
简单来说,测绘负责外出测量采集数据,而画图员则根据甲方的需求,把它们整理标注成可以使用的地图数据。
测绘的工作门槛不高,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行。
入职后公司会简单培训,然后根据项目需求,去到指定地点进行测量。外业的苦和累都是实打实的,为了赶项目进度,不管雨天晴天,必须要外出测量。
我们没日没夜地扛着仪器设备上山下地,下雨了需要先给设备打伞,因为设备更贵。
工作第二年被调往某农业项目部,现实变得更加残酷。炎热的夏天在农田,扛着全站仪下田,蹲在田坑里啃馒头,蚊虫包围的屋子里整理数据,我瞬间觉得我和白天耕地晚上回到牛棚的老黄牛没有区别。
测绘外业工作环境
鞋子上沾满泥土,手臂晒得黢黑,我时常想,曾经因为喜欢地理而填报的专业,现在还喜欢吗?
我从没想过毕业后干的是这样的活,如今的工作,完全背离了我的初衷。
03
在绝望中抓住的“GIS开发”
转行的念头源于最朴素的渴望:
我想要能准点下班的生活...
想要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工作...
想要周末能约朋友看场电影...
我想要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赚到钱,偶尔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享受各地的美食美景,和朋友出游踏青,一起打游戏,谈天说地。
我在查阅无数资料后,觉得GIS开发可能是地信人转型的最短路径。
但问题在于,我大学虽然接触过编程(ArcGIS二次开发/Python),但仅停留在作业层面。
抛开技术不谈,我这两年的工作经验都是外业,跟GIS开发毫无关系。
想达到开发岗位的招聘需求,集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破局的唯一途径。
后来我看到新中地的“零基础转GIS开发”培训课程时,我仿佛看到迷雾中的灯塔。
多方了解下,我发现这个课程很适合我。
他们的起点是web前端,我在大学偶尔接触过,有一点点印象,入门应该不成问题。
难度递增,每个阶段有一些项目案例,如果能掌握这些项目,写入自己的简历,建立个人代码库,这也算有一定的项目经验了。拿到一个初级GIS开发的offer应该问题不大。
新中地学习日常
04
5个月改写人生剧本
在新中地的学习强度远超预期,但回报是实实在在的。
我陆续学完了完整的WebGIS开发技术栈,主要内容就是:openlayers、mapbox、Cesium、threejs这些,我还完成3个比较大的企业级项目。
在新中地学完后我入职了成都一家科技公司。
虽然月薪8000的工资在程序员群体中不算高,但在成都我至少住进了像样的房子,下班能去逛逛夜市,周末也能约上朋友组组饭局,终于有了“生活”而不仅是“生存”。
地信专业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但GIS开发打开的窗口也是真实的,150天掌握一门硬技能,来摆脱那些曾困住你的田野与荒原,也是完全值得的。
如今能坐在办公室吹空调敲代码,而不是在农田里下地暴晒,我对目前的状态很满意。
但说实话,我的目标不止于此,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冲击15K+的高级GIS开发岗。
转型的路不止这一条,但对待目标的方式是一致的:没有捷径,只有努力。
相信找到努力方向的地信人,永远不会真正迷路。
一周试听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