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是西南一所双非大学的地信专业毕业,大家也不用去猜什么学校,总之就是很普通的bg。本科期间的经历没什么很特别的地方,跟大多数地信专业的同学一样,学的课程都差不多,我的履历也没什么太大的亮点。
01
重点说说我的求职之路吧
我在学校的时候干过很多份兼职,毕业之后,去了钢铁行业做销售,大概做了半年左右我离开了。
后面觉得还是要学技术走地信行业。
所以去了一家GIS公司做数据处理,但在那边做得也不太顺利,越到后面我就越感觉数据处理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且枯燥乏味。
多方了解后,我发现数据处理技术含量并不高,不属于真正的技术岗。
拿我自己说吧,周围的朋友听说我是画地图的,都觉得我很厉害,感叹道:画地图诶,好高大上!
外行看起来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就是重复性劳动,睁眼就是画图、拼图、提交,眼睛都要瞎了,真正的“地图民工”。
02
比起做数据,编程才是正儿八经靠技术吃饭的
有人可能觉得直接转编程跨度太大?但我发现“GIS开发”能够将地图和编程的完美结合,就很契合我的需求;不仅如此,这个岗位还要地信专业的本科生,这不就是打着瞌睡有人递枕头吗!
慢慢地,我了解到GIS开发又分为不同的方向,大致分为前端、后端,另外还有算法类的。
前端负责web应用的视觉和交互部分,后端负责后台数据存储和调用,通常做项目的时候互相配合;算法类的这种我不太了解,大概就是做软件桌面端、云端应用的,太高端了,我等GIS民工不配研究(太难了,研究不会)。
当然GIS行业还有做硬件的,硬件部分也涉及编程,具体的我不太懂,有懂的老铁可以说一下。
总之,兜兜转转,到最后我终决定转行学习GIS前端开发,也就是webgis。
03
决定转行后,我又面临一个选择:报班还是自学?
我的选择是报班,但是选择纯前端培训,还是参加新中地的webgis开发培训?
前端的培训机构很多,但系统培训webgis的就一家新中地;考虑到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即使参加完前端培训,又要自学或者补充GIS部分的内容,感觉不太对口。
而且当时前端属于“半塌房”状态,互联网寒冬,很多人表示被裁员了,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一些做前端转WebGIS的老铁。
所以思考再三我选择了来新中地系统学习WebGIS开发。
04
说一说,这段时间的个人收获吧
在新中地学习了五六多月,意向比较深刻的是:中间经历了陆陆续续四五个比较难的项目考核,到最后三维部分我没完全掌握,因此结业后我还留在宿舍自学了一段时间。
结课以后大概一个多月赶上秋招了,我抓紧准备了简历、刷八股文,邀约面试。
由于我刷题刷得全面,表达能力也还不错,后面进行得还挺顺利,我拿到成都一家国企的GIS开发岗位,月薪12000,五险一金+双休,各方面福利齐全。
其实刚学完心里没底,不敢要太高薪资,刚好公司当时比较缺人,一拍即合就谈妥了。
05
最后说几句,掏心窝子的大实话
整体上我的转型之路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果说非要跟大家分享什么,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
不要怕试错成本,人生的容错率比你想象得大
前面提到的,我毕业后并没有留在GIS行业,而是去做了跟本专业毫无关系的销售,后面又去了GIS公司做数据处理。
正因为做完发现这些都不适合我,才选择转行做GIS开发。
所以大家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去尝试,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喜不喜欢?
-
勇敢尝试,换个角度看待求职
很多人都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我深以为然。
因为大家习惯性地脑补自己看不见的东西,把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岗位想象得非常高大上,但实际上做了发现就那么回事。有些公司的岗位甚至是面试造航母,入职拧螺丝。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没学好就不敢面试不敢应聘,面试题一定要刷,但是刷完其实不一定用得上。
上过班的人都知道,除了事业单位,其他大小私企一律都是以公司是否挣钱为出发点,所有的招聘、裁员,一切的一切都是以此为标准。
公司项目需要人,就会招人,你能给公司带来价值,他们就会要你。
-
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有人可能觉得,真羡慕你,转行成功以后就稳了。
先别高兴太早,我一直觉得,不论什么阶段,都要不停学习,要保持随时离开的勇气和能力。
当程序员更是如此,做这一行变化太快了,需要随时补充新的知识点和技能。
当然,当程序员有一点好,有很多开源的资料可供学习,只要你潜心研究,大佬能带你飞。
一周试听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