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面向对象编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面向对象编程的主要思想是把构成问题的各个事物分解成各个对象,建立对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一个步骤,而是为了描述一个事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的步骤和行为。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位,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以提高程序的重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对象是类的实例化。
面向对象编程的四种特性
封装:封装可以使类具有独立性和隔离性;保证类的高内聚。只暴露给类外部或者子类必须的属性和操作。类封装的实现依赖类的修饰符(public,protected,default,private)
抽象:提取现实世界中某事物的关键特性,为该事物构建模型的过程。
得到的抽象模型一般包括:属性(变量)和操作(行为)。
抽象就是找出一些事物的相似和共性之处,然后将这些事物归为一个类,这个类只考虑这些事物的相似和共性之处,并且会忽略与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
继承:对现有类的一种复用机制。一个类如果继承现有的类,则这个类将拥有被继承类的所有非私有特性(属性和操作)。继承包括:类的继承和接口的实现。
多态:多态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的。多态的三个要素:继承、重写和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父类引用指向不同的子类对象时,调用相同的方法,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就是类多态特性。
- 继承与多态:当一个类有很多子类,并且这些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某个方法,当我们将子类创建的对象的引用赋值给父类创建的对象时,就得到了该对象的一个上转型对象。这个上转型对象在调用这个方法时就会有多种形态。
- 接口与多态:把实现接口的类的实例引用赋值给接口变量后,该接口变量就可以回调类重写的接口方法。由接口产生的多态就是不同的类在实现同一接口时可能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那么接口变量在回调接口方法时就可能有多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