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数据官高鹏律师团队编著
区块链技术与游戏的结合催生了“链游”这一新兴形态,其宣称的“边玩边赚”模式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然而,看似低风险的“玩游戏赚币”背后,往往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骗局。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剖析链游投资的常见套路,揭示其违法本质,并为公众提供防范建议。
一、链游投资的“画饼”套路
1. 虚假宣传与高收益陷阱:链游项目常以“元宇宙”“区块链”等高科技概念包装自己,宣称玩家可通过游戏内行为(如打怪、挖矿、交易)获得高额收益。例如,某元宇宙链游项目承诺“每日收益超10%”,实则通过虚构交易量和操纵币价吸引投资者入场,最终卷款跑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此类虚假宣传已构成违法行为。
2. 空气币与庞氏骗局:部分链游发行毫无实际价值支撑的“空气币”,通过炒作噱头抬高币价,再以新玩家资金支付老玩家收益,形成庞氏骗局。如“元农场庄园”链游案中,顶层人员通过发展下线抽取佣金,底层投资者血本无归,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此类模式已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3. 内部操控与数据造假:链游平台可能利用技术权限篡改游戏经济系统,如私增代币总量、操控装备爆率或虚构交易数据,导致玩家资产贬值甚至归零。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诚信原则,还可能构成诈骗罪。
二、链游骗局的违法本质
1. 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链游投资相当于踏入“灰色地带”,一旦受骗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责。
2. 传销模式的刑事风险:以“元农场庄园”为例,其通过层级发展下线、以投资额为计酬依据的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特征。根据司法解释,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人数达到30人以上且层级超过3级,即可构成刑事犯罪。
3. 洗钱与非法集资风险:链游平台常要求玩家用人民币兑换USDT等稳定币再参与投资,为洗钱提供了便利。此外,未经批准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三、投资者如何避坑?律师建议
1. 警惕“高收益”话术:任何投资均遵循“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原则,远超正常水平的回报承诺往往是陷阱的开始。例如,承诺“稳赚不赔”的链游项目已涉嫌违法。
2. 核查项目合法性:
确认平台是否取得国内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目前虚拟货币交易在国内无合法资质);
检查项目团队是否匿名、是否披露技术细节(如代码开源);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运营公司资质。
3. 拒绝提供个人信息与资金:链游平台常要求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或钱包地址,此举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及资金被直接划转。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不向不明平台提供敏感信息。
4. 留存证据及时维权:若发现被骗,应立即保存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司法途径追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被害人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索赔。
四、社会共治:监管与公众意识需双管齐下
1. 强化监管协作:虚拟货币交易的跨国性要求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同时国内网信、公安部门需加大对非法链游平台的监测与打击力度。
2. 普及法律与金融知识:公众需认清虚拟货币的投机属性,通过正规渠道(如证券、基金)参与投资。监管部门可联合行业协会开展普法宣传,揭露新型骗局手法。
3. 技术反制与行业自律:区块链技术虽被滥用,但可通过智能合约审计、链上数据追踪等手段提升透明度。行业内部应建立自律规范,抵制欺诈项目。
链游投资并非“稳赚不赔”的财富密码,而是暗藏法律风险与经济损失的陷阱。投资者应摒弃侥幸心理,遵守法律法规,选择合法投资渠道。唯有公众提高风险意识,监管部门严阵以待,方能遏制链游骗局的蔓延,守护社会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