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数据库连接池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数据库访问模式下,每次数据库操作都需要建立新的连接,操作完成后关闭连接。然而,数据库连接的创建与销毁开销较大,频繁操作会严重影响性能。数据库连接池应运而生,它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并对这些连接进行管理与复用。当微服务需要访问数据库时,从连接池中获取空闲连接,使用完毕后归还,避免了反复创建与关闭连接的开销。
二、Spring Boot 中的默认连接池配置
Spring Boot 默认使用 HikariCP 作为数据库连接池,它以高性能、低开销著称。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连接池配置:
spring:
datasource: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b
username: root
password: root
hikari:
maximum-pool-size: 10
minimum-idle: 5
idle-timeout: 600000
connection-timeout: 30000
validation-timeout: 5000
这里定义了数据库的基本连接信息,以及 HikariCP 连接池的一些关键参数,如最大连接数、最小空闲连接数、空闲连接超时时间等。但这些默认值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场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优化配置十分必要。
三、优化策略
1. 根据业务负载调整连接池大小
不同的微服务业务繁忙程度各异。对于高并发读写的微服务,如电商订单处理服务,可能需要适当增大最大连接数,确保有足够的连接应对大量数据库请求,避免请求排队等待连接的情况。但也不能盲目增大,因为过多的连接会消耗过多数据库资源,甚至导致数据库服务器不堪重负。可以通过性能测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