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土壤协调数据库2.0(HWSD2.0)介绍

声明:以下所有介绍仅来自个人对官方说明文档的理解,如有误,欢迎指出

官方说明文档:HWSD2_技术报告与说明,已资源绑定,置于顶部

1. 数据介绍

HWSD v2.0 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联合开发的全球土壤数据库,主要服务于生物物理模型和农业生态评估。其前身为 HWSD v1.2(2009年发布),v2.0 在数据覆盖、精度和功能上进行了显著改进,旨在为全球、区域及国家层面的农业、气候和环境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土壤信息。

2. 核心改进

(1)数据量与精度提升

- 土壤剖面数据从10,250个增至21,000个(基于 WISE30sec 数据库)

- 土壤属性数据从2层(0-30cm、30-100cm)扩展至7层(0-20cm, 20-40cm,…,150-200cm)

-  新增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总氮含量、碳氮比(C/N)和铝饱和度等属性

(2)国家数据整合

整合了阿富汗、加纳和土耳其的国家土壤数据库,土壤制图单元数量从 16,327 增至 29,538,提升了区域数据精度。

(3)分类与关联

统一采用 FAO1990修订版图例(FAO90)分类,并与最新版世界土壤资源参考基础(WRB 2022)建立关联,增强国际可比性。

(4)功能拓展

- 更新土地覆盖层(基于 WorldCover 2020),优化城市区域(Technosols)识别

- 细化土壤参数(如可根层深度、有效水容量 AWC 计算考虑质地、黏土矿物学、粗碎屑和盐度)

- 改进 HWSD 查看器,支持更复杂的查询与可视化

3. 数据源

- 中国区数据的核心来源相较于HWSD1.2并未改变,都是基于“1:100万比例尺的中国土壤图”,只是土壤分层由2层增加到7层,土壤参数得到细化。其余的数据源不多赘述,可查看说明文档。

- 适用于全球模型,国家层面研究建议使用本国高分辨率土壤数据库(HWSD2.0分辨率为30弧秒,约1km)

4. 数据库说明

- 数据库依旧是Microsoft Access格式

- HWSD2.mdb中最主要的数据表是HWSD2_SMU和HWSD2_LAYERS

- HWSD2_SMU提供了土壤制图单元中主导土壤的表层属性值,即土壤制图单元中占比(SHARE)最大、序列(SEQ)为1的土壤的D1层属性值

- HWSD2_LAYERS提供了土壤制图单元中所有土壤的D1-D7层属性值

- 表中各字段的含义在相应的xxx_METADATA表中,部分字段下的变量值以数字或字母替代,具体含义在以字段名称命名的其它表中查看

- HWSD2_SMU和HWSD2_LAYERS各字段的含义,已资源绑定,置于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