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主要介绍PBCH处理流程概述。
1. 前情提要:
SSB(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PBCH)由同步信号(SS,Synchronization Signal)和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组成。其中,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和辅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物理广播信道包括PBCH数据和PBCH解调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SB在时域占据4个OFDM符号,在频域占据20个RB(20×12=240个子载波)。SSB的时频域结构如下图所示。
2. PBCH概述:
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为5G NR协议中使用的下行物理信道,主要用于通过广播的方式向所有用户(UE,User Equipment)发送全局信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系统的基本信息,以便用户可以确定系统的频率范围、小区ID、帧结构等信息,从而可以正确地接收和解码其他物理信道。
PBCH主要用于初始接入阶段,其数据的主要处理流程为:MIB→PBCH负载生成→第一次加扰→CRC处理→POLAR编码→速率匹配→第二次加扰→信号调制→天线映射。其中:
- MIB(24bit):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包含小区标识符、子帧配比、同步信号块指示、传输块大小及其他基本静态参数等网络的基本信息与配置信息,用于支持UE快速识别和搜索5G网络。[38.311-6.2.2]
- PBCH负载生成(32bit):通过来自RRC层的24bit的MIB与自物理层的8bit的相关数据组成PBCH负载。[38.312-7.1.1]
- 第一次加扰(32bit):通过加扰降低小区之间PBCH信号的相关性,用于降低小区之间相互干扰的影响。[38.312-7.1.2]
- CRC处理(56bit):通过在第一次加扰数据后附加24位CRC校验比特,用于接收端验证数据完整性。[38.312-7.1.3]
- POLAR编码(512bit):通过采用Polar码对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将数据扩展为512bit,用于提升数据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38.312-7.1.4]
- 速率匹配(864bit):通过重复或打孔等操作调整码率,改变编码后的比特数,用于匹配物理层资源分配适配QPSK调制需求。[38.312-7.1.5]
- 第二次加扰(864bit):利用无线帧或时隙号生成扰码,用于进一步降低相邻小区/时隙的干扰。[38.311-7.3.3.1]
- 信号调制(432symbol):通过将二进制数据进行QPSK调制转换为符号,用于适配无线信道传输。[38.311-7.3.3.2]
- 天线映射(576symbol):将经过调制的PBCH符号分配到指定的时频资源,确定PBCH在同步信号块(SSB,Synchronizing Signal/PBCH)中的位置,用于确保MIB数据在复杂无线环境中可靠、高效地传递至UE。包括了432个符号的PBCH数据与144个符号的PBCH DMRS。[38.311-7.3.3.3]
PBCH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后面,将按照MIB→PBCH负载生成→第一次加扰→CRC处理→POLAR编码→速率匹配→第二次加扰→信号调制→天线映射的顺序,依次对PBCH中各个处理步骤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