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分析一个中断例程来了解zynq中断执行过程
基础知识
ARM体系架构的处理器中通常将低地址32字节作为中断向量表,当中断产生时会执行以下操作:
- 保存处理器当前状态,设置中断屏蔽位和各条件标志位
- 设置当前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中相应位
- 将lr_mode寄存器设置成返回地址
- 跳转到中断向量地址执行,从而跳转到相应的中断程序中执行
- 执行中断处理函数内容
- 恢复被屏蔽的中断屏蔽位
- 返回到被中断指令的下一条指令处继续执行
zynq中低32字节作为中断向量表,每个中断占据4字节,这4字节通常存储一个跳转指令,从而跳转到中断解析程序中。这低32字节中断向量表如:
地址 | 中断类型 | 异常中断模式 | 优先级 | 说明 |
---|---|---|---|---|
0x00 | 复位中断 | 特权模式(SVC) | 1 | 系统上电和系统复位或软复位时产生 |
0x04 | 未定义指令中断 | 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Undef) | 6 | 当执行的指令不是ARM处理器或协处理器的指令时产生 |
0x08 | 软件中断(SWI) | 特权模式(SVC) | 6 | 用户定义中断指令,可用于用户模式下调用特权操作指令 |
0x0c | 指令预取中止 | 中止模式 | 5 | 当预取指令地址不存在或地址不允许当前指令访问时产生 |
0x10 | 数据访问中止 | 中止模式 | 2 | 当数据访问指令的目的地址不存在或地址不允许当前指令访问时产生 |
0x14 | 保留 | 无 | 无 | 无 |
0x18 | 外部中断请求(IRQ) | 外部中断模式 | 4 | 处理器外部中断请求引脚有效而且CPSR的I位被清除时产生 |
0x1c | 快速中断请求(FIQ) | 快速中断模式 | 3 | 处理器外部快速中断请求引脚有效而且CPSR的F位被清除时产生 |
本内容部分修改自《Xilinx Zynq SoC与嵌入式Linux设计实战指南——兼容ARM Cortex-A9的设计方法》
例程
vivado中ps部分配置如下图:
选中Fabric Interrupts和IRQ_F2P[15:0]
连接如下图:
其中Concat模块只是简单的将多个信号合并为一个总线连接到zynq;而Ut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