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Xilinx文档PG141,DDS Compiler v6.0
DDS原理
原理框图
DDS Core的标准模型如下图所示:
其由三部分组成:相位累加器(A1,D1)、相位量化器(Q1)、查找表(T1)。
其工作流程是将相位累加器计算出的相位斜率映射在查找表T1的正弦曲线上。
输出频率
由以上框图可知,输出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是系统时钟
是相位累加值
是相位的位宽
举个例子:
系统时钟为120MHz,相位位宽为10,相位累加值为12(十进制),那么计算出的输出频率为
频率分辨率
频率分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举个例子:
系统时钟:120MHz
相位位宽:32
根据公式,计算出频率分辨率为
相位累加值
同样地,通过输出频率也可以得出相位累加值,公式如下:
举个例子:
系统时钟:100MHz
相位位宽:18
输出频率:19MHz
根据公式,计算相位累加值为
由于相位累加值需要以整数来表示,所以经过转换后的值为49807,再用这个值计算输出频率会有一些偏差
相位累加器位宽
相位累加器位宽
举个例子:
系统时钟:100MHz
频率分辨率:1Hz
计算可得
混频原理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在对中频信号进行频谱搬移时,需要使用混频操作,将频谱搬移到高频或者低频,高频或者低频就是载波。
频谱的搬移就是将一个本振信号和一个输入信号进行混频(相乘),得到的复合信号就是需求的输出信号。
假设signal1=sin(w1t),本振信号signal2=cos(w2t),由积化和差公式,可以算出输出信号
output=1/2[sin((w1+w2)*t+sin((w1-w2)*t)]
积化和差公式:
将经过混频的到信号经过滤波后,会得到所需要的上变频信号或者下变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