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背景:为什么需要轮询仲裁?
在硬件系统中,多个模块(比如处理器、DMA控制器等)可能同时请求共享资源(如内存或总线)。如果使用固定优先级仲裁,低优先级模块可能长期无法获得服务,这就是“饿死”问题。想象一下,你在食堂排队打饭,第一个人吃完了又吃,但队伍永远固定不变——排在后面的人可能永远吃不上饭。轮询仲裁器的核心思想很简单:动态调整优先级,确保每个请求者都有机会被服务。
轮询仲裁的核心逻辑
轮询仲裁器的核心是“优先级轮转”。当一个请求者被服务后,最高优先级自动转移给下一个请求者。例如,4个请求者按0→1→2→3顺序循环:
- 若当前最高优先级是请求0,服务完成后,下一周期最高优先级变为请求1;
- 若请求1未被激活,则跳过它,直接检查请求2,以此类推。
这种机制保证了每个请求者最多等待N-1
个周期(N为请求者总数),彻底杜绝饿死问题。
基础实现:4-bit请求总线轮询仲裁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4-bit轮询仲裁器实现,通过pointer_reg
控制优先级轮转:
优先级判定逻辑
always_comb begin
case (pointer_reg)
2'b00: // 优先级顺序0→1→2→3
if (req[0]) grant = 4'b0001;
else if (req[1]) grant = 4'b0010;
else if (req[2]) grant = 4'b0100;
else if (req[3]) grant = 4'b1000;
else grant = 4'b0000;
2'b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