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离设计:强弱电要分开
-
强弱电流隔离
• 规则:大电流(>1A)与小信号线路间距≥3mm,避免磁场干扰。• 案例:某电源模块因未隔离大电流路径,导致相邻传感器信号漂移,整改后间距增至5mm,问题解决。
-
高低频隔离
• 规则:高频电路(>100MHz)与低频电路间距≥20mil,或用地平面分割。• 操作:Wi-Fi模块与MCU之间设置隔离带,填充0.5mm宽地线。
-
数字模拟隔离
• 规则:模拟地与数字地单点接地,电源入口处并联1-2nF电容。• 参数:电容容值按公式C=ΔI×Δt计算,典型值1nF(Δt=1μs时)。
二、晶振与高频电路布局
-
晶振放置原则
• 距离:晶振距IC引脚≤10mm,走线宽度≥0.3mm。• 接地:晶振外壳必须接地,且周围环绕接地过孔(间距≤5mm)。
-
时钟信号处理
• 布线:时钟线优先走内层,表层用GND包围,减少辐射。• 连接器设计:连接器插针周围布满接地针,形成屏蔽环(如8针连接器配6接地针)。
三、电源与地线设计
-
电源完整性优化
• 分层策略:电源层与地平面相邻,间距≤0.2mm,降低阻抗。• 电流路径:大电流路径走直线,避免直角转弯(转弯半径≥2倍线宽)。
-
地平面分割
• 模拟地处理:模拟地单独成区,与数字地通过0Ω电阻或磁珠连接。• 案例:某ADC芯片因模拟地受数字噪声干扰,整改后地平面分割,信噪比提升20dB。
四、多层板设计要点
-
层叠结构规划
• 推荐方案:Top-Layer(信号)-GND-Power-GND-Bottom-Layer(信号)。• 电源层厚度:电源层铜厚≥2oz(70μm),降低压降。
-
信号层布局
• 高速信号层:优先靠近地平面,减少信号反射。• 敏感信号保护:差分线两侧包地,间距≥3倍线宽。
五、信号完整性优化
-
环路面积控制
• 规则:关键信号环路面积≤20mm²,使用双绞线缩短环路。• 工具:捷配PCB提供自动DRC检测,实时提示环路面积超标。
-
抗干扰措施
• 线间距:干扰源与敏感线间距≥2倍线宽,或垂直交叉。• 屏蔽线应用:高速信号线包覆屏蔽层,接地端每50mm接一次地。
PCB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隔离规则到高频优化,每一步都需严谨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