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钻孔工艺——镀覆孔VS安装孔?

PCB上的每个孔都暗藏玄机,它们的设计直接影响电路性能与可靠性。本文聚焦镀覆孔与安装孔的核心差异,拆解过孔分类与孔环设计的底层逻辑,带你彻底理解这些“小孔”的大作用。

一、镀覆孔VS安装孔:功能决定形态

1. 镀覆孔(PTH)

  • 核心特征:孔壁镀铜,实现电气连接或机械固定。

  • 三大用途

    • 层间导通:过孔(Via)连接不同层线路,如电源层与地平面。

    • 元件焊接:通孔(Through Hole)容纳插件引脚,提供机械支撑。

    • 金属加固:焊接螺母、汇流排等,承载大电流

2. 安装孔(NPTH)

  • 核心特征:无镀铜层,仅作机械定位。

  • 典型场景

    • 固定PCB到外壳(如散热器安装孔)。

    • 定位接插件引脚(如排针固定孔)。

  • 工艺差异:钻孔后无需电镀,节省成本但需控制孔径公差(±0.1mm)。

二、过孔三兄弟:通孔、盲孔、埋孔的生存法则

1. 通孔(Through Via)

  • 结构:贯穿整个PCB,两端可焊接。

  • 优势:工艺成熟,成本低(单孔加工费约¥0.5)。

  • 局限:占用空间大,高频信号损耗明显(1GHz时损耗增加3dB)。

2. 盲孔(Blind Via)

  • 结构:仅穿透表层与内层(如1-2层连接)。

  • 技术突破

    • 激光钻孔精度达±0.02mm,孔径可小至0.05mm。

    • 厚径比1:1时称为微孔(Micro Via),用于HDI板(某手机主板用2000+微孔)。

  • 成本:比通孔高40%,需额外激光设备。

3. 埋孔(Buried Via)

  • 结构:完全隐藏在内层,不接触外层。

  • 工艺难点

    • 需在层压前完成钻孔电镀,良率比通孔低15%。

    • 常用于服务器主板(减少信号干扰,提升EMI性能)。

三、孔环设计:铜箔的生死线

1. 孔环的作用

  • 电气安全:防止孔壁镀铜与相邻层短路(某厂因孔环不足导致批量返工)。

  • 机械强度:支撑焊盘,避免钻孔偏移(IPC-2222规定最小环宽0.15mm)。

2. 环宽计算规则

孔类型环宽计算方式最小值外层孔环焊盘直径 - 钻孔直径 + 2×镀层厚度0.18mm内层孔环焊盘直径 - 钻孔直径0.12mm槽环槽宽 - 钻孔直径(喷锡板需额外+0.05mm)0.2mm

3. 设计陷阱

  • 镀层厚度陷阱:1oz铜厚+25μm镀层,实际环宽需比理论值大0.05mm。

  • 激光钻孔偏差:盲孔位置偏移超过±0.03mm会导致连接失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