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加工过程很多问题不是设计或工艺本身引起,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手段。例如静电、电气干扰、湿气、灰尘、机械撞击等因素,会直接损坏电子元件或影响成品性能。
PCBA中的电子元件结构精密,对电压、电流、湿度、温度变化都很敏感。在没有良好防护的情况下,加工中的轻微操作失误或环境干扰,都可能造成焊接缺陷、元件失效或电气性能异常。一旦这些问题进入成品阶段,不仅维修困难,还会带来退货、召回等重大质量风险。所以,从设计到加工,每一步都要建立严格的防护机制。
静电防护的技术要点
静电危害的原理
静电主要来自人体摩擦、衣物运动或设备运行。虽然静电电流很小,但其电压很高,瞬时释放可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芯片内部结构微小,静电释放可能直接击穿晶体管,引发永久性损伤。特别是在干燥环境中,静电积累速度更快,释放后更容易造成元件失效。
常见静电防护措施
-
员工穿戴
-
所有操作人员要穿防静电服、帽子、手套、鞋子。
-
工作时佩戴防静电手环,并通过接地线连接工作台。
-
-
工作台和地面
-
使用防静电桌垫、防静电地垫。
-
工作场所地面连接到接地系统,持续释放静电荷。
-
-
空气静电中和
-
安装离子风机,利用正负离子中和空气中的静电。
-
尤其在冬天或空调房内使用效果更明显。
-
-
静电监控
-
在关键岗位布设静电监控仪器,检测是否有效接地。
-
定期检查静电释放路径是否完好。
-
元器件保护的技术要求
元件失效的常见原因
PCBA中使用的芯片、电容、电感等元件大多为精密器件。湿度过高、温度突变、机械撞击都会引起引脚氧化、焊盘脱落、封装裂纹等问题。而这些损伤常常是在运输、存放或人工拿取时发生。
元件保护的方法
-
存储条件
-
控制仓库湿度在40%~60%之间,温度维持在15℃~28℃。
-
含有吸湿性材料的器件需封存于防潮袋中,袋内放干燥剂和湿度卡。
-
-
器件搬运
-
微小芯片使用真空吸笔或ESD镊子搬运。
-
板对板连接器、插针类元件避免手持暴力插拔。
-
-
防止氧化
-
管脚裸露件避免直接暴露于空气。
-
长时间存放前,使用真空密封或涂覆保护剂。
-
加工设备的防护与保养方法
设备不良带来的问题
PCBA加工过程中依赖大量精密设备,如贴片机、焊接炉、检测仪等。如果这些设备发生精度偏移、吸嘴堵塞、温度控制失调,就会直接导致贴装偏移、焊点虚焊、过热损伤等问题。
设备的防护措施
-
定期维护
-
每周对贴片机吸嘴、送料器进行检查和清洁。
-
每月校准炉温曲线,保证回流焊温度精准。
-
-
洁净控制
-
SMT车间保持无尘等级,定期吸尘、擦拭设备。
-
杜绝灰尘进入设备内部,防止电气短路或光学识别错误。
-
-
环境管理
-
保持恒温恒湿条件,温度控制在23±2℃,湿度不高于60%。
-
对静电设备布线进行全面接地。
-
成品保护措施
成品为何容易受损
完成贴装和焊接后的PCBA在进入包装、测试、运输环节时,仍然很脆弱。此时未安装外壳的PCBA,焊点未完全固化,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污染,稍有磕碰就会损伤。
成品保护的方法
-
防潮包装
-
使用防静电铝塑袋真空包装,袋内放置干燥剂。
-
对于湿敏等级较高的器件,加贴湿度标签,标记存储条件。
-
-
运输保护
-
使用抗震泡棉或珍珠棉包裹PCBA。
-
每块PCB固定在专用防静电托盘中,避免挤压变形。
-
-
防尘管理
-
出厂前使用无尘布清洁表面杂质。
-
产品进入测试室前在洁净区短时存放,防止微尘沉积。
-
PCBA加工是一项对精度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落实具体的防护措施。静电防护、防潮防尘、器件保护、设备维护,这些看似琐碎的小细节,实际上决定了成品的良率和长期稳定性。
为了提升产品可靠性,企业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作业流程,更要在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环境控制等方面持续投入。只有当每个环节都重视防护措施时,PCBA加工才能做到真正的“零缺陷”追求。这些基础防护,看似简单,实则是整个电子制造体系中最重要的保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