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EMC)成为衡量 PCB 质量与可靠性的关键指标。PCB 电磁兼容性测试规范,旨在确保 PCB 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既能正常工作,又不会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测试规范。
一、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概念与重要性
电磁兼容性,简单来说,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同时又不会对该环境中的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对于 PCB 而言,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在一块小小的 PCB 上,集成了众多的电子元件,这些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电磁信号。如果 PCB 的电磁兼容性不佳,那么这些信号可能会相互干扰,导致电路出现故障,设备性能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
(一)电磁发射测试
传导发射测试:传导发射测试主要检测 PCB 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电介质向外部传输的电磁干扰信号。在电子产品运行时,PCB 上的电流变化会在导线中产生电磁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沿着导线传播到其他设备,影响其正常工作。例如,开关电源在工作时会产生高频脉冲电流,这些电流通过电源线传导,可能对电网中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辐射发射测试:辐射发射测试关注的是 PCB 在工作过程中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能量。当 PCB 上的信号走线、元件等产生的高频电流变化时,会形成向外辐射的电磁波。这种辐射可能会干扰附近的无线通信设备、传感器等。常见的测试方法是在电波暗室中进行,使用接收天线接收 PCB 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辐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
(二)电磁抗扰度测试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静电放电(ESD)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人体在摩擦后触摸电子设备时可能会产生静电放电。对于 PCB 来说,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芯片损坏、电路故障等问题。在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中,会模拟人体或物体对 PCB 进行静电放电的情况。测试设备通常采用静电放电发生器,按照一定的放电电压等级和放电次数,对 PCB 的不同部位,如接口、外壳等进行放电。观察 PCB 在放电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判断其是否能够承受静电放电的干扰而不出现功能异常。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FT)通常由电气设备的开关操作、电机启动等引起,这些脉冲群具有高频率、短持续时间的特点,会对 PCB 上的电路产生干扰。测试时,使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向 PCB 的电源端口、信号端口等注入一系列的脉冲群,模拟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干扰情况。通过监测 PCB 在脉冲群干扰下的运行状态,如是否出现数据错误、设备死机等现象,来评估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浪涌抗扰度测试:浪涌通常是由雷击、电力系统的开关操作等引起的瞬间高电压或大电流。浪涌抗扰度测试旨在评估 PCB 在遭受浪涌冲击时的耐受能力。测试设备会产生模拟浪涌波形的电压或电流,施加到 PCB 的电源端口、通信端口等关键部位。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PCB 周围存在着各种射频电磁场。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就是检验 PCB 在受到外部射频电磁场辐射时的工作稳定性。测试时,将 PCB 放置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通过改变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观察 PCB 的工作状态。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一)国际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其中,IEC 61000 系列标准涵盖了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各个方面,包括电磁发射和电磁抗扰度的测试方法、限值等。例如,IEC 61000 - 4 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各种电磁抗扰度测试的具体要求,如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等的测试等级、测试方法和合格判据;IEC 61000 - 3 系列标准则主要针对电气设备的电磁发射对电网的影响,规定了谐波电流发射、电压闪烁等方面的限值。此外,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如 CISPR 22 针对信息技术设备的电磁发射限值和测量方法,对 PCB 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测试规范依据。
(二)国家标准
各个国家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与国际标准保持一定的一致性或参考国际标准进行制定。以中国为例,GB/T 17626 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 IEC 61000 - 4 系列标准,对电磁抗扰度测试进行了详细规定;GB 4824 标准则对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的电磁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进行了规范,对于涉及这些领域的 PCB 测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些国家标准的制定,确保了在国内市场销售和使用的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符合国家的安全和质量要求。
(三)行业标准
不同行业由于其应用场景和对设备性能的特殊要求,也会制定各自的行业电磁兼容性标准。例如,在汽车行业,汽车电子委员会(AEC)制定了 AEC - Q100 等标准,对汽车电子设备中的 PCB 电磁兼容性测试提出了严格要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电磁环境,包括发动机点火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周围其他车辆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干扰等,因此汽车电子设备的 PCB 需要具备更高的电磁兼容性。在医疗行业,医疗器械的电磁兼容性标准更为严格,因为医疗设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 IEC 60601 系列标准对医疗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电磁干扰而出现误诊、误治等情况。
四、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
(一)测试准备
样品选择与准备:首先,需要从生产批次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 PCB 样品。样品应包括完整的 PCB 板以及其上安装的所有电子元件,确保其状态与实际使用情况一致。对于一些需要特定工作条件的 PCB,如需要外接电源、通信信号等,还需准备相应的配套设备和线缆。同时,要对样品进行编号、记录相关信息,如 PCB 的型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等,以便在测试过程中进行跟踪和管理。
测试设备校准:电磁兼容性测试需要使用一系列高精度的专业测试设备,如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静电放电发生器等。在测试前,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严格的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和性能符合测试要求。校准过程通常由专业的计量机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校准完成后会出具校准证书,证明设备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准确性。只有经过校准且在有效期内的测试设备,才能用于 PCB 电磁兼容性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测试场地准备:不同的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对测试场地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辐射发射测试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需要在电波暗室中进行,电波暗室能够模拟自由空间的电磁环境,减少外界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传导发射测试和一些电磁抗扰度测试则通常在电磁屏蔽室内进行,电磁屏蔽室能够有效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为测试提供一个相对纯净的电磁环境。在测试前,需要对测试场地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屏蔽性能、场地尺寸等符合测试标准的要求。同时,要合理布置测试设备和样品在测试场地中的位置,保证测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测试执行
按照标准进行测试:测试人员根据选定的测试标准和测试项目,按照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和步骤,依次对 PCB 样品进行各项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测试参数,如测试电压、电流、频率、时间等,确保测试条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在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中,要按照标准规定的放电电压等级(如 2kV、4kV、8kV 等)和放电次数(如正负极性各 10 次)对 PCB 的指定部位进行放电;在传导发射测试中,要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如 150kHz - 30MHz)测量不同频率点的传导发射电平。
实时监测与数据记录: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 PCB 的工作状态和测试数据。例如,通过示波器观察 PCB 上关键信号的波形变化,判断是否受到电磁干扰;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测试设备测量得到的各种数据,如电磁发射电平、电磁抗扰度测试中的干扰信号强度等。同时,测试人员要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如 PCB 是否出现死机、数据错误、元件损坏等情况,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测试结果分析和问题整改具有重要意义。
(三)测试结果评估
与标准限值对比:测试完成后,将测试得到的数据与相应测试标准中的限值进行对比。如果 PCB 在各项测试项目中的测试数据均未超过标准规定的限值,且在电磁抗扰度测试中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没有出现功能异常或性能下降的情况,则判定该 PCB 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反之,如果有任何一项测试数据超出限值,或者在抗扰度测试中出现异常,则判定该 PCB 未通过测试。
出具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测试机构会出具详细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测试样品的基本信息、测试项目、测试标准、测试设备、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判定等内容。对于未通过测试的 PCB,测试报告还应指出具体是哪些测试项目出现问题,以及问题的严重程度,为后续的整改提供依据。测试报告是 PCB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重要成果文件,对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