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径和电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线径越大,能承载的电流越大。具体换算关系可通过公式计算或经验口诀估算,以下是详细介绍:
- 计算公式:铜线可根据公式(S = IL / 54.4U)计算,铝线可根据公式(S = IL / 34U)计算。其中(S)为导线截面积((mm^2)),(I)为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为导线的长度((m)),(U)为允许的电源降((V))。
- 经验口诀:对于铝芯绝缘线,有“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的口诀。即(2.5mm2)及以下的铝线,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2)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2)及以上导线,倍数关系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1),如(4×8)、(6×7)等。(35mm2)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2)及以上的导线,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如(50)、(70mm2)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对于铜芯绝缘线,可按上述铝线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2)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 粗略估算:通常情况下,可认为铜导线的载流系数(k\approx5A/mm2),铝导线的载流系数(k\approx3A/mm2)。根据公式(A = I / k),若需承载(20A)的电流,使用铜导线则所需截面积为(A = 20 / 5 = 4mm^2)。
- 对照表参考:美标AWG与国标MM线径、电流存在一定换算关系,如(0000 (4/0))线径为(11.684mm),正常电流约为(423.2A),最大电流约为(482.6A);(1)号线径为(7.348mm),正常电流约为(167.4A),最大电流约为(190.9A)。
实际应用中,电流承载能力还受环境温度、线材材料以及导线的安装方式等因素影响。高温环境下,应选择更大规格的导线;相同线径时,铜线承载电流比铝线大;导线在密闭空间敷设或多根并行敷设时,也需考虑加大线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