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0多家企业落地智能体后,我总结出这7步

这段时间,很多做教育、咨询、门店、To B服务的朋友来问我一个问题:

“我也想搞个智能体,用AI来提效,但不知道从哪开始。”

我搭建过几十个智能体项目,结合社群讨论,慢慢摸出了一套从需求到落地的判断方法。今天分享给你,也许能有一点启发。

图片

先想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智能体?

这一步很多人忽略了。不是看别人做了你就也得做,而是你要问自己一句:

👉这个智能体,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提升效率,还是能提升转化率?

举个例子:

  • 教培行业获客引流,天天回答家长“适合几岁孩子”“多少钱”“有试听吗”,这些完全可以交给一个智能体处理

一句话:要明确这个智能体在你的业务里,是干嘛的,有没有拿到结果。

推广智能体是一次重构 ,是有成本的。感兴趣的话,下次分享下我的智能体收益评估方法论,也就是ROI计算方法。

场景要拆小,一个体别干太多事

有些人做一个智能体,想让它既能答疑、又能推课、还能接单、写内容……结果啥都不太好用,不如直接用DeepSeek。

建议是:每个智能体,聚焦一个具体业务环节就行。

比如还是教培的例子,可以拆成:

  • 售前助手 → 介绍课程、适合人群、优惠信息

  • 在读服务 → 查询进度、提交作业、请假说明

  • 售后支持 → 退费政策、发票开具、常见问题

每个智能体分工明确,才好用。

人设要立起来,语气口吻要对

现在做 AI,不光是功能上靠谱,还得让用户觉得“像在和一个真实人说话”,不能可能有负向。

怎么做到?

你得给这个 智能体 定个“人设”:

  • 是不是“课程顾问”?

  • 是不是“售后专员”?

还得定语气:

  • 是不是亲切一点?

  • 要不要用一些行业内术语?

  • 回答长一点好,还是尽量简洁?

另外还要做好负向提示词设计,这些定好了,你的 智能体才能“像个人”一样去工作。

有些场景得用知识库,有些场景不用

知识库听起来高大上,但不是所有 智能体 都要加知识库。

什么时候要加?

  • 如果你有很多固定的规则,比如退费、报名流程、操作步骤,这些最好整理成知识库。

  • 如果你的产品手册、操作文档、政策说明太多,也适合整理成知识库,让智能体更专业。

但如果就是接个流程、收集个信息,没啥知识的,那就不用加,轻量就好。

图片

用不用大模型,取决于任务类型

也不是每个 Agent 都需要大模型。

如果你希望 Agent 能:

  • 理解模糊表达(“我想报个适合5岁孩子的课”)

  • 自然聊天、不死板

  • 帮你写文案、起标题

那你可能需要用 GPT、Claude 之类的大模型。

但如果就是选项式流程、表单收集、按钮导航,普通规则引擎就够用。

省模型调用,也省钱。

是否支持多轮对话、批量使用

有些智能体是一次性对话结束,有些场景需要多轮逻辑。

比如:

  • 引导用户留下电话 + 获取需求 + 推荐产品 → 多轮流程

  • 用户上传资料后分发给不同员工 → 多流程联动

  • 同一个智能体要支持多个分店 → 需要支持多账号/批量管理

建议一开始就考虑清楚结构,否则做完再改会很麻烦。

评估智能体落地价值

一个 Agent 值不值得做,还得回头看看它的“产出”。

能不能:

  • 节省几个小时客服时间?

  • 降低人工培训成本?

  • 提高成交率、报名转化?

如果能,就值得做。

如果做一个体要你花好几天,但只能应对很小一撮人,还不能复用,那就不划算。

最后说句实话

现在大家对智能体还很新鲜,但不久之后,能留下来的,都是那些真正在业务里好用、能解决问题的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越哥聊A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