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QINQ
QinQ(802.1Q-in-802.1Q),也称为VLAN Stacking或Double VLAN,是一种扩展VLAN空间的技术。
-
基本概念
- 定义:QinQ技术是在原有的802.1Q标签报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802.1Q的Tag,使VLAN数量增加到4K×4K。
- 目的:解决日益紧缺的VLAN ID资源问题,满足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
工作原理
- 双层标签:QinQ报文有固定的格式,即在802.1Q的标签之上再打一层802.1Q标签,QinQ报文比802.1Q报文多四个字节,这四个字节用作外层标签。
- 传输过程:用户私网VLAN Tag封装在公网VLAN Tag中,使报文带着两层VLAN Tag穿越运营商的骨干网络,扩充VLAN数量,实现对用户的精细化管理。
-
实现方式
- 基于接口的QinQ封装:对接口收到的所有报文都添加一层VLAN ID相同的外层Tag。
- 基于流的QinQ封装:首先对进入接口的报文根据指定规则分类,然后对于不同类型的报文选择封装何种外层Tag。
-
应用场景
- 企业网:不同的业务封装不同VLAN Tag,使不同的业务按需获取不同的资源。
- 运营商网络:为节省运营商公网VLAN ID资源,用户在使用运营商网络传输报文时,内层使用不同的VLAN ID区分不同部门,外层使用相同的VLAN ID。
-
相关技术
- VLAN Mapping:通过将一侧用户网络的带有VLAN Tag的二层报文进入骨干网后,骨干网边缘设备将用户网络的VLAN修改为骨干网中可以识别和承载的VLAN,传输到另一侧之后,边缘设备再将S-VLAN修改为C-VLAN。
-
优势
- 扩展VLAN数量:QinQ通过增加一层802.1Q的标签头实现了扩展VLAN空间的功能,使得VLAN数量增加到4094×4094。
- 精细化管理:QinQ内外层标签可以代表不同的信息,如内层标签代表用户,外层标签代表业务,更利于业务的部署。
- 节省VLAN资源:QinQ封装、终结的方式很丰富,帮助运营商实现业务精细化运营
二、QINQ技术有什么用
QinQ技术,即802.1Q-in-802.1Q,是一种用于扩展VLAN空间的技术。
-
扩展VLAN数量
- 解决VLAN ID资源紧缺问题:IEEE 802.1Q中定义的VLAN Tag域只有12个比特,仅能表示4096个VLAN,无法满足城域以太网中标识大量用户的需求。QinQ通过在原有的802.1Q标签报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802.1Q的Tag,使VLAN数量增加到4094×4094。
- 提供灵活的网络分段:QinQ允许网络管理员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将网络细分为更多的VLAN段,从而实现更细粒度的网络管理和控制。这对于大型企业或服务提供商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管理大量的用户和设备。
-
实现业务隔离与传输
- 内外层标签代表不同信息:QinQ的双层标签可以代表不同的信息,如内层标签代表用户,外层标签代表业务。这种设计更利于业务的部署和管理。
- 简单的VPN技术:QinQ报文带着两层Tag穿越运营商网络,内层Tag透明传送,也是一种简单、实用的VPN技术。因此,它又可以作为核心MPLS VPN在城域以太网VPN的延伸,最终形成端到端的VPN技术。
-
简化网络配置和管理
- 降低配置复杂度和运营成本: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不需要为每个客户的每个VLAN配置单独的物理接口或VLAN,只需在边缘设备上设置QinQ,即可处理多个客户的VLAN流量。
- 提高网络灵活性:QinQ技术提供了灵活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报文的内层VLAN ID、802.1p优先级或流策略进行分类,并添加不同的外层VLAN Tag。这使得网络配置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
支持多租户环境
- 实现租户之间的逻辑隔离:在数据中心或多租户环境中,QinQ有助于实现不同用户或业务之间的逻辑隔离。每个租户可以有自己的VLAN体系,而外层标签则用于区分不同的租户,增强了网络安全性
三、实验拓扑
四、实验目的
掌握灵活qinq和基本qinq的配置
五、实验步骤
1. 配置公司A和公司B的私有网络,创建对应的vlan,
并且接口的链路类型
2. 在公网设备配置公网vlan,并且配置qinq
3. 配置公网设备互联端口的链路类型,
放行公网vlan流量通过
4. 测试PC1和PC2 、PC5和PC6、PC3和PC4的连通性
六、实验命令
S3与S4命令类似
S1与S2命令类似
S5与S6命令类似
测试(仅展示PC1与PC2的连通性)
综上所述,QinQ技术在现代网络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对于需要高级别隔离和大规模VLAN管理的场景。它不仅解决了VLAN ID资源紧缺的问题,还提供了灵活的网络分段和隔离能力,简化了网络配置和管理,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