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性能指标

1、mysql

一个数据表的数据过多,对更新和查询性能都有影响。对于不再使用的数据要及时备份清走。一般数据库的容量剩余不到60%, 就要考虑分库分表了。一般一台物理机写入能力也不能高于QPS1500。所以对于主从延时不是很敏感的业务场景,一定要做好读写分离。虽然做了读写分离,如果读和写的代码在一个事务里,其实都是走的主库。杜绝慢查询。

2、mq

   

3、梳理好依赖

   梳理好哪些是强依赖,哪些是可降级弱依赖,调用方需要的东西是可以我们提供还是他们自己去解决

4、设置好超时和重试,重试注意幂等

超时时间的定义一般设置为一个请求处理99.9%的耗时时间的5到10倍

5、服务隔离

可以是代码隔离 也可以是 部署到不同的集群

 

 

 

 

 

 

 

 

 

 

 

 

 

 

 

 

 

 

 

 

 

 

 

四年前,还是那个黄毛丫头,开朗爱笑,单纯善良

四年后的自己,再回头观望,我已经长大,却发现,我还是自己

我自己问自己,我是成功还是失败,很多人步入了婚姻,很多人有儿有女,我还是继续选择在外面漂泊流浪

但是一些东西不是想要就有的,我只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经历更多的事情吧

CS(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是两种常见的架构模式,它们在性能指标方面有一些不同之处。以下是CS架构性能指标和BS架构性能指标的一些解释。 CS架构性能指标: 1. 响应时间: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获得响应所需的时间。较低的响应时间表示更快的系统响应能力。 2.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较高的吞吐量表示系统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3. 并发性能:系统能同时处理的并发请求数量。较高的并发性能表示系统具有较好的负载均衡和资源管理能力。 4. 可伸缩性:系统能够动态扩展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用户和数据量。较好的可伸缩性意味着系统能够在需要时提供更多的资源。 5. 可用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可正常运行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较高的可用性表示系统具有较少的停机时间和故障。 BS架构性能指标: 1. 页面加载时间:网页从客户端请求到在浏览器中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较低的页面加载时间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 交互性能:网页在用户与之交互时的响应速度。较高的交互性能提供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3. 跨浏览器兼容性:网页能在不同浏览器上正常显示和运行的能力。良好的跨浏览器兼容性确保用户在不同平台上获得一致的体验。 4. 响应式设计:网页能够根据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自动调整布局和样式的能力。响应式设计提供了更好的用户界面适应性。 5. 安全性:系统对用户数据和隐私的保护能力。较好的安全性保证用户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总而言之,CS架构性能指标主要关注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而BS架构性能指标主要关注网页的加载速度、交互性能和兼容性。根据系统或应用的需求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并优化系统的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