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哲学~

博客围绕哲学展开多方面探讨,涉及儒道互补、中西追求差异、人性善恶、大小乘佛法区别,还讨论明朝能否发展出资本主义、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国家概念及刑不及大夫的含义,包含个人对这些哲学问题的浅显看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晚上日常听B站,闲着没事做点摘要总结,同时包含个人的一些浅显看法。

1、儒道互补

儒家讲求入世,道家讲求出世。因此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国知识分子讲求经世致用,但当世道不允许时候,他们不至于走极端,而追求道家提倡的出世。如陶渊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2、中西追求

中国传统追求安心立命。中国人认为人是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之中,西方讲究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我认为,虽然表面上来看中国人活得更累,因为要为周围人活着,西方却可以活的自我,这确实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想法。但在我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本心,将对物质的追求作为自己安心的目标,但这种西方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只会更加焦虑,迷茫。而中国追求实现五伦进而得以立命确是有止境的。

3、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这个问题不是可争论的问题。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是因为人出生就要竞争物质,是从自然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孟子的人性本善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心是自然不存在的,是中国人一直追求安心的那颗心。因此孟子境界比荀子高。

4、小乘佛法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小乘佛法讲求否定人我的存在,追求自己的解脱,讲求出世。

大乘佛法讲求度人。

这很像道家与儒家的区别。

5、明朝是否能发展出资本主义

一个共识是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延伸出的争论是如果不被外部环境打断,明朝是否能衍生出资本主义。王认为是不能,因为中国人追求在于良田万顷、牛羊成群、子孙满堂。因此历来中国人财富积累后要置换为土地、房产等物质。仍然是物品->货币->物品模式。而资本主义却演变为货币->物品->货币,追求货币的积累,货币的多少成为财富的标志。而这种现象背后是因为其积累的财富无法置换为土地,西方土地被贵族王室垄断。而中国却没有这种问题。因此无法发展出资本主义。

6、现在时代潮流是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

资本为什么发出全球化?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掠夺更大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目的开始在于温饱,但温饱之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再之后有了那么多钱还要追求什么?追求社会权利。资本越多即代表更大的社会权利,这个不同于政治权利。因此当外国资本在全球化的拓展过程中发现自己非但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权利,反而被新兴国家的资本竞争后财富变少了,那就会退出全球化进程,产生逆全球化。但新兴资本此刻却希望追求全球化,因此产生博弈。

7、国家的概念

众所周知,政治书上说“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但我读了恩格斯后猛然发现,这句话肯定是教科书从马克思的对国家的概念来的,但是马克思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国家。这用在我国不合适,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关于国家消亡观点时提出,“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是,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的领导所替代。国家不是‘被废除’的,他是自行消亡的”。所以根据我国目前现状,部分生产资料部分是全民所有,这在走向国家消亡的过程中。这并非不可提的,在毛选中也有多处畅想了国家最后的消亡。

8、刑不及大夫

一直以来,我们只以为刑不上大夫是因为古代对高管的宽容,不能体现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辜鸿铭在谈到论语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时候解释说:古人刑不及大夫,是欲养其廉耻也。孔子对小民通过法律约束行为,还害怕他们不知廉耻,如果士大夫不知廉耻,那这个国家存在与否都是个问题了。因此重点在于通过用道德约束士大夫的行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