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之计算机网络笔记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秋悠然
大一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 梦想是成为万人敬仰的人工智能工程师 主攻C语言、数据结构算法、C++语言、Linux系统编程、Linux网络编程、MySQL数据库。希望能结交各路的编程朋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1.2.3_2 TCP/IP模型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探讨TCP/IP模型。对于TCP/IP模型考试的要求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需要记住它各个层次的名称和顺序,以及我们需要了解TCP/IP 模型和OSI参考模型,它们在设计理念上有哪些区别,设计理念的区别又导致了TCP/IP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之间功能上也会有一些区别。接下来,我们会依次展开探讨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尝试记住TCP/IP模型的各个层次。TCP/IP模型总共只有四个层次,第一层叫做网络接口层,它的作用类似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接下来TCP/IP模型的第二层叫做网络原创 2025-07-13 12:13:33 · 456 阅读 · 0 评论 -
1.2.3_1 OSI参考模型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简要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这两种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考研对于OSI参考模型的要求并不高,我们需要记住各层的名称和顺序,以及要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分别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些功能层次。最后,我们还需要简要的了解OSI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分别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左边是OSI参考模型,总共有七层,右边是TCP/IP模型,总共有四层。首先需要对地方蓝色高亮的几个术语进行说明,以免大家在接下来看书的过程当中产生疑惑。可以看到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叫运输层,TCP/IP模型的第原创 2025-07-11 00:06:37 · 711 阅读 · 0 评论 -
1.2.2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下)
继续来看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以及各层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工作在某一层的软件和硬件模块称为这一层的实体,为了完成这一层的某些功能,同一层的实体和实体之间需要遵循某种通信协议。也就是说协议这个东西,它是约束了水平方向的通信规则。为了让大家体会到协议的作用。我们不妨从水平的视角来看一下数据是怎么传输的。之前我们简单的介绍过数据传输的过程,从垂直的视角来看,发送方这边的数据会从最顶层开始,逐层的往下传递。每一层都会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再放到物理传输媒体上进行传输原创 2025-07-10 16:53:27 · 905 阅读 · 0 评论 -
1.2.1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上)
摘要:本文通过快递网络的分层设计类比,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快递网络分为运输、仓储、快递员和顾客四层,不同节点实现不同层次功能;类似地,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五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主机实现全部层次而路由器仅需前三层。文章对比了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和教学常用的五层模型,指出TCP/IP因高效简洁成为事实标准。最后解释了网络体系结构中实体、对等实体、协议(水平通信规则)和服务(垂直功能调用)等核心概念。分层设计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局部问题,是网络系统设计的核心原创 2025-07-08 11:29:53 · 698 阅读 · 0 评论 -
1.1_5_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下)
继续来看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接下来我们探讨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以及信道利用率这几个性能指标。首先来看时延这个性能指标,英文叫delay,也有的教材,把它翻译为延迟。所谓的时延,就是指数据从网络中的A点传送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我们知道网络的情况很复杂,从A点传送到B点,中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路由器,以及会经过很多条通信链路,因此在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当中,每经过一段链路,或者每经过一个中间节点,都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时间开销,因此当我们在探讨数据从 A传送到B所需要的总时延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把对时延的分析分原创 2025-07-07 23:45:14 · 634 阅读 · 0 评论 -
1.1_5_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上)
在这个小节中我们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我们在考研当中主要掌握这样的七个性能指标,分别是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延和信道利用率。我会把相关性比较紧密的性能指标放在一起讲解。在这个视频中,我们先来学习前三个性能指标,由于这个部分是考研的重点,所以我会对书上的内容进行一些拓展。首先来看第一个性能指标速率,Mac用户可以打开活动监视器这个APP,并且找到网络这个页签,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电脑此时的网络速率到底是多少。如果你是Windows用户,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并且在性能这个页签去查看原创 2025-07-07 16:38:54 · 733 阅读 · 0 评论 -
1.1_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会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不同的分类,我们会从分布范围、传输技术、拓扑结构、使用者和传输介质这样的几个维度进行讨论,在这门课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标红色的几个分类,其他的类别简单的了解即可,标红的这些概念会在这节课的后续章节当中涉及到,也会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首先按照分布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这样的四类,对这几个英文缩写需要有一些印象,分别是WAN、MAN、 LAN和PAN,四者的区别在于覆盖的范围各不相同,广域网通常来说是跨省、跨国原创 2025-07-06 18:14:22 · 833 阅读 · 0 评论 -
1.1_3_2 三种交换方式的性能分析
A结点把第一个分组转发给B结点,整个分组的大小是1kb,把整个分组发送到传输线路上,总共需要消耗两毫秒的时间,也就是对应纵向的两个小格子,两毫秒的时间可以把分组1全部发送到线路上,分组1的每一个比特从A结点传送到B'节点,都需要消耗一毫秒的时间,所以我们画分组的示意图的时候,它都是斜着往右的,并且它的这个倾斜度刚好对应纵向的一小格,也就是一毫秒的时间。可以看到,从它的起点到它的终点,刚好中间差了纵向的一个小格,刚才我们说这样纵向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是一毫秒的时间,纵轴表示的是时间。以上就是这个视频的全部内容。原创 2025-07-04 23:12:43 · 930 阅读 · 0 评论 -
1.1_3_1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各位同学大家好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学习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三种数据交换的技术,这三种技术分别适用于电话网络、电报网络以及现代的计算机网络。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项目叫做阿帕网,阿帕网就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前身,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科学家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计算机,让他们实现互联互通,能够相互通信。事实上在计算机网络之前,人类历史上就已经出现过其他类型的通信网络了,最早、最原始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邮政网络,在邮政网络当中可以通过邮递员和信件完原创 2025-07-02 00:44:47 · 904 阅读 · 0 评论 -
1.1_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会探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我们会从三个视角去探讨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其次,我们会简单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首先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络看作是由硬件、软件和协议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首先在硬件上主要由主机、通信设备和通信链路来组成。比如这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其中包含了很多小的计算机网络,而这些小的计算机网络之间由路由器把它们连接起来,左边这朵云表示家庭网络,家庭网络当中可能会连接电脑、手机、电视这些设备,这些设备都属于主机的范畴。另外在一个公司网络当中可能会有更多样的主机连接这原创 2025-06-30 20:31:17 · 992 阅读 · 0 评论 -
1.1_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我们正式进入第一章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会认识到很多和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相关的概念,并且会建立起整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在考试中这一章主要考察选择题和简单的计算题,这章当中涉及到的很多概念在第一次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比较难理解,但事实上这些概念基本上都会在后续的几个章节当中深入的去深化学习。所以大家第一次学这一章感觉有些模糊感这个很正常,学完整门课再回来看这一章会觉得很简单。 在这个视频当中我们先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互连网、互联网这三个术语的区别。原创 2025-06-30 17:59:15 · 779 阅读 · 0 评论 -
3.5.1_1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上)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介绍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这是两个词,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做介质访问控制。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机网络当中,有的信道它在逻辑上属于总线型,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信道称为广播信道,因为在这种信道上,如果一个节点正在往信道上发送数据。它发送的这个数据会被所有的节点所捕捉、接收。也就是说这个信号的发送具有广播的特性,这种广播式的特性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说当A结点正在往这个信道上发送数据的同时,B结点也想要往信道上发送数据。 A和B发送的数据就会有信号的冲突,很多信道都会遇到这种信号冲突的问原创 2025-06-20 21:09:51 · 774 阅读 · 0 评论 -
3.4_5 三种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分析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探讨三种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包括停止等待协议、后退N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后退N帧协议和选择重传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分析思路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这两种协议我们会放在一起来探讨。在这个视频中,我们也会补充几个重要的术语。这些术语可能在看书做题的时候会碰到。由于信道利用率这个部分是考研小题的命题重点,所以在这个视频中我们也会穿插一些例题来帮助大家了解这个部分的考察风格。首先我们来看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我们知道在停止等待协议当中,发送方和接收方,发送数据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发送方要给接收方发送一原创 2025-06-20 18:58:29 · 467 阅读 · 0 评论 -
3.4_1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与滑动窗口机制
我们先解释一下WT和WR的含义,这的W 就是Window,也就是指窗口的意思,T的含义来自Transmit,它具有发送传输的含义,接收窗口的 R,它是来自于Receive,它有接收、收到的含义。先大致说一下第一种协议,停止等待协议它的发送窗口大小为1,接收窗口的大小也是1,第二种协议,后退n帧协议的发送窗口大于1,而接收窗口的大小等于1,最后一种选择重传协议,它的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会大于1。因此,接收方控制了这个发送窗口的滑动,也就顺理成章的控制了这个流量,或者说控制了发送方发送帧的速度。原创 2025-06-12 18:15:22 · 465 阅读 · 0 评论 -
3.3.2 纠错编码(海明校验码)
在这一小节中,我们会继续探讨海明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又可以称为汉明教验码,这只是一个音译的问题,因为发明这个校验码的人叫理查德 汉明,也正是因为发明了海明码,对于信息纠错这个领域的贡献十分巨大,所以这个人获得了1968年的图灵奖。这一小节中,我们会首先介绍海明码的基本实现思想,然后再来介绍怎么构建海明码、怎么使用海明码来进行校验。首先我们从奇偶校验出发,这种校验的思想很简单,对于n个有效的信息位,我们只需要在首部或者尾部添加一个奇校验位或者偶校验位,用这样的方式构成奇偶校验码。比如对于偶校验来说,四个信息位1原创 2025-06-11 20:45:24 · 844 阅读 · 0 评论 -
3.3.1_2 检错编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这小节中我们要学习循环冗余校验码,英文缩写叫CRC码。这个小节中,我们首先会介绍CRC 码的基本思想,然后介绍如何构造,如何使用也就是如何检错和纠错。首先来看一下这种校验码的基本思想。我们从大家熟悉的十进制出发,假设现在你要给另一个人传送882这样的一个十进制数据。为了防止传送数据的过程中,某一个数据位发生错误,你可以和你的另一个小伙伴约定一个除数,比如说是7,882÷7 刚好是除的尽的,最后我们算得的余数应该是等于0。当数据的接收方接收到数据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接收到的这个数据和你们约定的除数进行一个除法操作原创 2025-06-11 17:01:43 · 669 阅读 · 0 评论 -
3.3.1_1 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
在计算机网络中,发送方给接收方发送一个帧,那么发送方的数据链路层,会在帧的数据部分添加这个校验位的信息,然后把校验位和信息位一起发给接收方,而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又会基于奇偶校验的规则去检查整个帧有没有出错。此时对所有的比特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1,结果为1,说明出现了比特错误。当两个比特进行异或运算的时候,只有二者相异的时候,计算的结果才等于1,否则为0,当我们采用偶校验规则的时候,数据的接收方会把所有的信息位和校验位全部进行异或,如果异或的结果等于0,说明没有错误,如果等于1,说明有错误。原创 2025-06-10 21:03:42 · 923 阅读 · 0 评论 -
3.2 组帧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探讨数据链路层组帧的原理。我们说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的下方,它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网络层会把 IP 数据报,也就是分组,交给数据链路层,请求数据链路层,然后传送给下一个相邻的节点,下一个相邻节点的数据链路层,需要从收到的帧当中恢复 IP 数据报的原始数据,然后把IP 数据包交给第三层的实体进行下一步处理。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给他的这些数据打包成帧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组帧,也就是封装成帧。考研大纲里边使用的是组帧这个说法。要把数据封装成帧,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帧定界,也就是我们应该想原创 2025-06-10 20:12:41 · 777 阅读 · 0 评论 -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首先数据链路层需要实现的第一个功能叫做组帧,又可以称为封装成帧,也就是把网络层交给他的一坨数据封装成一个帧,那么封装成帧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下一个相邻节点的物理层会收到这些二进制比特串,并把这些二进制比特串交给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处理,这个数据链路层实体需要还原出 IP 数据报的信息,并且把 IP 数据报交给第三层的实体。对于数据链路层来说,网络层委托给它传输的数据,就是数据链路层的SDU,SDU的数据被封装成帧后,首先会增加首部尾部这些控制信息。这儿的介质指的就是物理传输介质。原创 2025-06-10 18:05:17 · 871 阅读 · 0 评论 -
2.3 物理层设备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学习工作在物理层的两种网络设备,分别是中继器和集线器。首先来看中继器。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需要通过物理传输媒体或者说物理传输介质进行连接。像同轴电缆、双绞线就是典型的传输介质,假设A节点要给B节点发送一些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各层协议逐层处理之后,最终在物理层这儿会把这些二进制数据转换成信号,然后发送到这个传输介质上。比如物理层可以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规则,把二进制数据编成电信号,并发送到同轴电缆或者双绞线上进行传输。这些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它就越有可能会失真。本来刚开始你传的是最左边原创 2025-06-09 20:13:05 · 528 阅读 · 0 评论 -
2.2 传输介质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探讨传输介质相关的考点。transmission medium是传输介质的英文术语,在有的地方也会把它翻译为传输媒体。考研大纲要求我们了解常用的一些传输介质,包括导向型的和非导向型的。导向型指的是信号是朝着固定方向去传播的,通常来说,有限传输介质就是导向型的。因为信号只能沿着线缆的方向去传播,导向型的传输介质我们需要了解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这三种材质。所谓非导向型的就是信号会朝四面八方传播。一般来说,无线通信就属于非导向型的传输介质。在无线通信当中,通常会以电磁波作为信号,而电磁波可以原创 2025-06-09 18:41:33 · 885 阅读 · 0 评论 -
2.1.3_2 编码和调制(下)
第四种幅值表示11。同样的,我们把这样的一个信号周期长度看作是四派,所以在第一个周期内,如果我们用正弦波去表示的话,那这个信号值 y 和时间 t 之间的关系应该刚好就是 y 等于sin x,四派的信号周期内,如果正弦波呈现出这样的特性,我们就认为它对应二进制0。这是因为我们是通过调整相位去区分不同的信号的,所以这种调制方法就叫做调相,英文缩写是PM,调相还有一个别名叫做相移键控,英文缩写叫PSK,这里的P指的就是相位的意思,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这个英文单词。这里的 x 指的是时间,而 y 指的是信号的值。原创 2025-06-08 20:10:06 · 970 阅读 · 0 评论 -
2.1.3_1 编码和调制(上)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要学习编码和调制技术,首先我们会介绍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的概念。以及会介绍五种常用的编码方式,还有四种常用的调制方式。首先来认识什么叫编码、解码、调制和解调。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源会通过信道给信宿发送信号。信号是数据的载体。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所谓的数据通常就是二进制的数据。信号有两种类型,一种叫数字信号,值是离散的,一种叫模拟信号,值是连续的。接下来我们要在这个通信系统当中补充两个部件,一个是变换器,一个是反变换器。前者会把二进制数据转换为信号,有可能是数字信号,也有可能是模拟信原创 2025-06-08 17:27:03 · 505 阅读 · 0 评论 -
2.1.1 通信基础的基本概念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分别采用了七层结构的设计和四层结构的设计,现在的互联网世界采用的是 TCP/IP 模型,所以 TCP/ IP 是事实上的标准。它的第一层网络接口层和 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功能上是类似的。 TCP/IP 模型对于网络接口层的功能定义的并不是特别的详细,相比之下 osi 参考模型对于物理层和数据电路层的功能定义,协的设计都会更加的完善。所以当我们初学者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通常会把 osi 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及 TCP/原创 2025-06-08 11:50:31 · 87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