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环境部署kdump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部署kdump的过程,包括前置条件、预留崩溃转储内存、制作捕获内核、创建根文件系统、制作启动脚本、开启panic监听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崩溃信息。主要涉及交叉编译kexec工具、配置内核选项、设置crashkernel参数等关键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文章讲解过《Linux Kdump内核崩溃转储部署详解》,主要是针对centos等发行版linux服务器环境上部署使用,本文主要针对小型arm嵌入式环境的kdump部署,原理基本一样,但操作上有差异,本文主要介绍其基本流程。


一 、 前置条件

前置条件主要包含如下两点。

1.1 编译内核config选项

内核需要打开如下选项以支持kexec。

CONFIG_KEXEC=y
CONFIG_DEBUG_INFO=y

1.2 交叉编译kexec、vmcore-dmesg工具

kexec工具:能够将第二内核(捕获内核)装载到指定内存运行。
vmcore-dmesg工具:用于提取vmcore的dmesg信息。

  1. 执行如下下载工具源码:

wget http://kernel.org/pub/linux/utils/kernel/kexec/kexec-tools.tar.gz

  1. 交叉编译
    采用aarch64-linux-gnu交叉编译工具,生成的kexecvmcore-dmesg工具为arm平台,位于build/sbin

./configure --host=aarch64-linux-gnu
make

### 设置和配置嵌入式 Linux 环境 #### 工具链安装与配置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工具链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ARM架构而言,通常会采用交叉编译的方式来进行程序编写。通过VSCode配合Clangd插件可以实现高效的代码编辑体验,在此环境下可以通过执行特定命令来完成项目构建工作[^1]。 ```bash bear -l /usr/lib/x86_64-linux-gnu/bear/libear.so make -j4 ``` 上述指令用于生成编译数据库文件`compile_commands.json`,该文件能够帮助IDE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结构并提供诸如自动补全等功能支持。 #### 构建完整的系统框架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涉及多个层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硬件平台**:这是整个系统的物理基础,决定了后续软件部分的设计方向。 - **BootLoader加载器**:负责初始化硬件资源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内核。 - **Linux Kernel核心层**:作为最底层的操作系统组件,提供了设备驱动以及进程管理等服务。 - **用户空间应用**:即最终运行于目标板上的各类应用程序集合[^2]。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嵌入式Linux系统解决方案。 #### 特殊需求下的调整优化 当面对一些特殊应用场景时(比如小型化ARM设备),可能还需要考虑额外的因素,例如内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Kdump机制以便于收集崩溃现场数据等问题。这不仅考验开发者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增加了实际操作中的复杂度[^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