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有很多方法论,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无形用到了,本质核心流程:接收需求->判断需求->转化需求->筛选需求(优先级)->整理需求。
Part1:需求来源
领导需求
竞品分析
用户调研
数据分析、用户反馈(含客诉)
政策调整,市场分析报告
产品自我驱动
Part2:分析需求
1、挖掘用户动机(场景分析):5w1h
❶ 什么人(who)
❷ 在什么场景下(where and when)
❸ 遇到了什么问题(what)
❹ 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why)
❺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how)
2、用户需求转为产品需求
❶ 马斯洛需求
◆ 生理需求:像衣食住行这样的刚需
◆ 安全需求:人们希望生活安全有所保障,避免被物理伤害的需求
◆ 社会需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 尊重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
◆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实现个人抱负、理想、价值的需要
❷ Y理论
◆ 1(用户需求)→2(用户目标)→4(人性)
◆ 2(用户目标)→3(产品功能)或 4(人性)→3(产品功能)
❸ 是否需要进一步调研相关用户
❹ 是否需要数据佐证
❺ 是否符合当前核心业务场景
❻ 是否存在类似竞品,是否完成竞品分析
Part3:需求筛选
1、KANO模型
❶ 必备属性:必须功能,如果缺少流程走不下去
❷ 期望属性:低于必备属性,但为了让流程体验更优化
❸ 魅力属性:有了锦上添花,没有的话也能正常使用
❹ 无差异属性:可有可无需求,增加没有任何帮助
❺ 反向属性:上了反而起到反向作用,对体验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