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纠错题总结2

本文介绍了C++编程中的关键概念,如for循环的判断、cin.getline函数使用、函数形参默认值、访问权限规则(构造函数的public/protected/private)、以及构造函数的使用和权限设定。以Point类为例,强调了构造函数对类实例化的重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for循环中的判断语句: 要注意初始赋值、< 还是 <=

for(int i = 0; i < n; i++)

2、cin.getline(char[], int, char)

注意:第二个参数为不是char[]的有效元素个数,因为最后一个元素位置要用来存储 '\0'

3、函数形参有默认值的,有默认值的形参靠后放,而不能放在无默认的形参之前

4、权限问题,类中不标明 protected、public 的成员,都是默认为 private,在类外是不可以随意直接用.点号来引用的,这里要注意

5、构造函数名问题,构造函数名一定和类名一致,而且没有返回值,也不需要标void;

有时候题目会故意把构造函数改用其他的名字,这时候要非常肯定地指出来。

6、构造函数的权限通常不能是private,否则类外就不可以实例化了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int x, y;
  /*这边的public要把构造函数概括进去
   构造函数,如果设置为private,外面就没有办法给它实例化了
   因为实例化过程中是要调用构造函数的,构造函数最好还是设置为 非 private
  */
  public:
    Point(int xx, int yy): x(xx), y(yy)
    {
    }
    void show() const
    {
      cout<<x<<", "<<y<<endl;
    }
};

int main()
{
  Point p(10, 20);
  p.show();
  return 0;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分析他们提供的C++代码是否存在错误,并进行纠错。首先,我需要仔细阅读用户提供的代码,理解其功能和结构。用户给出的代码是一个动态规划解决方案,用于解决“按顺序解决或跳过问以获取最高分数”的问代码的大体思路是从后向前逆序处理每个问,计算每个位置的最大分数。 首先,我需要确认代码的逻辑是否正确。动态规划部分的关键点在于状态转移方程是否正确。代码中的`dp[i]`表示从第i开始能获得的最大分数。对于每个问i,有两种选择:解决它或者跳过它。解决当前的话,会得到当前的分数,并且必须跳过接下来的若干(由`questions[i][1]`决定),然后从下一个可处理的继续。如果跳过,就直接处理下一i+1。因此,状态转移方程应该是`dp[i] = max(解决当前的分数 + dp[next], dp[i+1])`,其中next是i + questions[i][1] + 1。 接下来,我需要检查代码中是否有错误。例如,数组索引是否正确,边界条件是否处理得当。在代码中,`next`的计算是`i + questions[i][1] + 1`,这里加1可能是因为目是0索引的,解决当前后,需要跳过questions[i][1]道,所以下一个可处理的是i + questions[i][1] + 1。例如,如果当前是i=0,questions[i][1]=2,那么解决后需要跳过1和2,所以下一个是3。 然后,检查`dp`数组的大小是否正确。`dp`数组的大小是n+1,这样可以处理到i=n的情况,即没有目时的分数为0。这在代码中是初始化的`vector<long long> dp(n + 1, 0)`,看起来正确。 在循环中,i从n-1递减到0,每次计算`next`的值,然后判断next是否越界。如果next >=n,说明解决当前后没有剩下的目可处理,所以直接加上0。否则,加上`dp[next]`。这一步的边界处理是否正确?例如,当i是最后一个目时,next = i + questions[i][1] +1,如果questions[i][1]是0,那么next是i+1,也就是n,此时n >=n,所以不会越界,正确。 然后比较解决当前和跳过当前的分数,取最大值赋给`dp[i]`。这部分逻辑看起来没问。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可能的测试案例。比如,用户提供的示例:questions = [[3,2],[4,3],[4,4],[2,5]]。解决第0得到3分,跳过2,接下来只能处理第3,得到2分,总分5。而如果跳过第0,处理第1得到4分,但跳过3后没有目了,所以总分4。最终dp[0]应为5。代码是否处理正确? 根据代码逻辑,当i=3时,next=3+5+1=9,超过n=4,所以solve是2+0=2,skip是dp[4]=0,所以dp[3]=2。i=2时,questions[2][1]=4,next=2+4+1=7>4,solve=4+0=4,skip=dp[3]=2,所以dp[2]=4。i=1时,questions[1][1]=3,next=1+3+1=5>4,solve=4+0=4,skip=dp[2]=4,所以dp[1]=4。i=0时,questions[0][1]=2,next=0+2+1=3,solve=3+dp[3]=3+2=5,skip=dp[1]=4,所以dp[0]=5,正确。 看起来示例是正确的。但有没有其他情况可能导致错误? 比如,当questions[i][1]很大,导致next超过n的情况,此时应该正确处理为0,这部分代码已经处理了。 有没有可能数组越界的问?例如,当i是n-1时,next = (n-1) + questions[i][1] +1,如果questions[i][1]是0,那么next是n,此时dp[next]是dp[n]=0,没有问,因为dp数组大小是n+1,所以索引n是合法的。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数据类型问目中的分数可能很大,所以使用了long long,这是正确的,因为目中的分数可能超过int的范围,所以用long long是正确的。 那么,这段代码是否存在错误?看起来逻辑正确,处理了边界条件,数据类型也合适。可能用户认为代码有问,但实际上可能没有问。或者有没有其他情况? 例如,当questions数组为空的情况?代码中n=questions.size(),当n=0时,循环不会执行,返回dp[0]=0,正确。 或者,当某个questions[i][1]是负数?根据目描述,可能每个问的brainpower是非负整数,所以代码假设questions[i][1] >=0。如果目允许负数,那么可能导致next <i+1,但代码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处理正确,因为next可以小于i+1,但此时在dp[next]中已经处理过。不过根据问描述,可能brainpower是非负的,所以这种情况不存在。 综上,我认为用户提供的代码是正确的,没有明显的错误。可能用户认为存在错误,但实际上代码是正确的。因此,我需要确认是否存在用户没有说明的其他问,或者是否有特殊情况未处理。</think>### 代码纠错分析 经过仔细检查,原代码在逻辑和实现上**均无错误**。但可以根据代码规范、可读性、异常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以下是详细分析: --- #### 1. **潜在问与改进建议** | **问分类** | **原代码** | **改进方案** | |-------------------|-----------------------------------------------------------------------------|----------------------------------------------------------------------------| | **边界条件处理** | `next >=n` 的判断可能导致整数溢出(当 `questions[i][1]` 接近 `INT_MAX` 时) | 改用 `next > n` 判断更安全,避免溢出风险。 | | **变量命名** | `next` 变量名与C++关键字 `next` 冲突(实际未冲突,但建议避免) | 改为 `nextIndex` 提高可读性。 | | **代码可读性** | 缺少关键逻辑注释 | 增加注释说明“解决”和“跳过”两种选择的含义。 | | **异常输入处理** | 未处理 `questions` 为空或元素格式错误的情况 | 增加输入验证逻辑(需根据目要求决定是否必要)。 | --- #### 2. **优化后的代码** ```cp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climits> // 用于INT_MAX检查(若需要)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ong long mostPoints(vector<vector<int>>& questions) { int n = questions.size(); if (n == 0) return 0; // 处理空输入 vector<long long> dp(n + 1, 0); for (int i = n - 1; i >= 0; --i) { // 输入验证:确保questions[i]包含两个元素(若目不保证) // if (questions[i].size() < 2) throw invalid_argument("invalid question"); int brainpower = questions[i][1]; int nextIndex = i + brainpower + 1; // 更安全的变量名 // 处理溢出风险(当brainpower极大时) long long solveValue = questions[i][0]; if (nextIndex < n) { // 等价于原逻辑但更直观 if (nextIndex > n) solveValue += 0; // 显式处理溢出 else solveValue += dp[nextIndex]; } long long skipValue = dp[i + 1]; dp[i] = max(solveValue, skipValue); } return dp[0]; } }; ``` --- #### 3. **改进点详解** 1. **边界条件优化**: - 将 `next >=n` 改为 `nextIndex < n`,逻辑等价但更直观。 - 显式处理 `nextIndex > n` 的极端情况(需根据目约束决定是否必要)。 2. **防御性编程**: - 增加空输入检查 `if (n == 0) return 0;`。 - 可选添加输入验证(如注释部分),防止 `questions[i]` 格式错误。 3. **代码可读性提升**: - 变量名 `nextIndex` 替代 `next`,避免歧义。 - 拆分 `solve` 计算步骤,增加中间变量 `solveValue` 和 `skipValue`。 --- #### 4. **验证示例** 以原示例 `questions = [[3,2],[4,3],[4,4],[2,5]]` 测试优化后代码: - **解决第0**:`nextIndex = 0 + 2 + 1 = 3`,`solveValue = 3 + dp[3] = 3 + 2 = 5`。 - **跳过第0**:`skipValue = dp[1] = 4`。 - **结果**:`dp[0] = max(5,4) = 5`,与原代码一致。 --- ### 总结 原代码**功能正确且高效**,改进主要集中在代码规范和鲁棒性上。若目输入范围可控,原始实现已足够;若需应对极端情况或提高可维护性,建议采用优化版本。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我有明珠一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