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设备管理概述
I/O设备类型
- 按信息组织特征分
① 块设备
② 字符设备
③ 网络设备 - 按共享属性分
① 独占设备
② 共享设备
③ 虚拟设备 - 按使用特性分
① 输入设备
② 输出设备
③ 存储设备按 - 传输速率分
① 低速设备
② 中速设备
③ 高速设备 - 按交互对象分
① 人机交互设备
② 与CPU交互的设备
③ 计算机间交互的设备
设备控制器DC(Device Controller)
- 定义:能操作端口、总线或设备的电子设备。
- CPU与l/O设备间的接口,属于可编址设备,可具有多个设备地址。
- 分为字符设备控制器和块设备控制器
- 功能
① 接收和识别CPU发出的命令;
② 完或数据的存储转发;
③ 记录连接设备的状态;
④ 识别所连接设备的地址。 - 组成
① 与CPU的接口
② 与设备的接口
③ I/O逻辑
I/O端口
- 定义:可编址设备的另外一种
- I/O port
- 功能
① 完成数据的存储转发;
② 记录连接设备的状态;
③ 识别所连接设备的地址。 - 组成——四个寄存器
① data-in寄存器:主机程序获取输入;
② Data-out寄存器:主机程序输出数据;
③ 状态寄存器
④ 控制寄存器
通道
- 目的:为了提高CPU利用率而引入的
- 输入输出处理机
- 与CPU的区别
① 仅能执行与l/O有关指令
② 无独立主存,与CPU共享 - 类型
① 字节多路通道(Byte Multiplexor Channel)
② 数组选择通道(Block Selector Channel)
③ 数组多路通道(Block Multiplexor Channel) - 由于通道成本较高,并非每一个I/O设备都由自己的独立控制器和通道,会造成系统吞吐量下降,带来I/O的瓶颈问题
I/O系统的结构
- 微型机I/O系统
① 无通道的I/O系统
② 以CPU为中心 - 主机I/O系统
① 有通道的I/O系统
② 以主存为中心
③ 属于四级结构
I/O系统功能
- 目的:为了提高CPU利用率而引入的。
- 设备分配:按照—定策略,为申请设备的进程分配设备;
- 设备映射——方便用户使用
① 隐藏物理设备的细节
对设备进行抽象,隐藏物理设备的实现细节,向上层提供少量、抽象的读/写命令
② 实现设备的无关性
用户不仅可以使用抽象的I/O命令,还可以使用抽象的逻辑设备名来使用设备
③ 提高处理机和I/O设备的利用率:I/O设备之间、IO设备与处理机之间应该能够并行操作
④ 对I/O设备进行控制
⑤ 确保对设备的正确共享:独占设备/共享设备
⑥ 错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