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为什么使用线程池?
1.1 线程池的概念
线程池是一个容器,用来管理多个工作线程,它通过对线程的管理、复用来提高系统性能。线程池的核心理念是将线程的创建、销毁、复用等操作交给线程池来管理,避免了频繁的线程创建与销毁的性能开销。
在线程池中,当你提交一个任务时,如果有空闲线程,线程池会直接分配给这个任务;如果没有空闲线程,任务会被放入任务队列中等待执行。线程池能够灵活控制线程的数量、工作方式,帮助开发者有效管理并发任务,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能力。
1.2 线程池的优势
-
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
- 每次创建一个新线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内存。如果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会极大地降低程序的性能。线程池通过复用线程,避免了这些额外的开销。
-
提高响应速度:
- 如果使用线程池,任务提交后可以直接通过已有的线程来执行,不必等待线程的创建,因此响应时间大大减少。
-
控制并发数量:
- 线程池能够控制并发线程的数量,避免系统资源(如 CPU、内存)被耗尽。通过合理的线程池配置,可以有效避免过多线程导致的性能下降或系统崩溃。
-
任务管理:
- 线程池能将任务提交到队列中,按顺序处理这些任务。对于任务的调度、优先级等,线程池可以提供较为灵活的支持。
1.3 为什么线程池是现代应用程序的必备组件
在现代应用中,尤其是服务器端和高并发的系统中,线程池几乎是标配。比如 Web 服务器、数据库连接池、文件下载、实时任务处理等场景,都会大量使用线程池来处理并发请求。
- Web 服务器:处理大量用户请求,每个请求都可以分配一个线程,线程池可以限制并发请求的数量,避免过多的线程对服务器造成压力。
- 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保证应用程序不会因为大量的数据库请求导致连接超时或资源枯竭。
通过合理使用线程池,可以使得系统在高并发环境下保持高效运行,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第2章:线程池的快捷方法与规范
2.1 Executors 工具类的快捷方法
在 Java 中,Executors
工具类提供了多个方法用于快速创建常见的线程池。尽管这些方法使用方便,但它们也存在一些隐患,因此大厂的规范通常不推荐使用这些快捷方法。常见的快捷方法包括:
-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 创建一个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线程池中始终保持
nThreads
个线程。如果有更多的任务提交,它们会被放入队列中等待。 - 适用于任务数相对固定且较为均衡的场景。
- 创建一个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线程池中始终保持
-
newCachedThreadPool():
- 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根据需要动态增加。当线程空闲超过 60 秒时,线程会被回收。
- 适用于任务数量不固定且执行时间较短的场景,但如果任务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过多线程的创建,从而导致资源耗尽。
-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创建一个单线程池,所有任务按顺序执行,保证任务的顺序性。适用于只需要一个线程顺序执行任务的场景。
- 如果线程出现异常,线程池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继续处理任务。
-
newWorkStealingPool():
- 创建一个工作窃取线程池,适用于任务之间的执行时间差异较大,线程池能够通过“窃取”其他线程任务来提高效率的场景。
- 常用于分布式任务和高并发情况下的多线程任务调度。
2.2 为什么大厂规范禁止使用快捷方法?
尽管 Executors
提供的快捷方法使用方便,但它们并不适合复杂的生产环境。以下是使用这些方法可能带来的问题:
-
OMM 异常(Out of Memory Exception):
- newCachedThreadPool() 没有最大线程数限制,线程池可能会创建大量的线程。任务数量剧增时,线程池会创建过多的线程,导致系统资源(如内存、CPU)耗尽,最终可能触发
OutOfMemoryError
。这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 newCachedThreadPool() 没有最大线程数限制,线程池可能会创建大量的线程。任务数量剧增时,线程池会创建过多的线程,导致系统资源(如内存、CPU)耗尽,最终可能触发
-
难以定制化线程池配置:
- 使用快捷方法创建的线程池,线程池的参数(如核心线程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