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测试流程总览(六大阶段)
需求分析 → 测试计划 → 测试设计 → 测试执行 → 缺陷管理 → 测试总结
可记口诀:"需规设环执缺归报"
1️⃣ 需求分析阶段(What to Test)
🎯 目的:
明确测试目标、范围、优先级。
🔍 主要工作:
-
阅读需求文档(PRD)、接口文档、原型图
-
梳理功能模块、接口模块、页面流程
-
与产品、开发沟通需求不明确点
-
分析测试点(功能点、异常、边界、安全、兼容等)
✅ 产出物:
-
测试需求分析文档(可选)
-
功能点清单
-
测试点列表(测试矩阵)
2️⃣ 测试计划阶段(How & When to Test)
🎯 目的:
制定测试的整体策略和资源安排。
📋 主要内容:
-
确定测试目标、范围
-
明确人员分工(谁测什么)
-
时间安排(测试进度表)
-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工具选型(Postman、JMeter、TestLink、禅道、禅道、JIRA等)
✅ 产出物:
-
测试计划文档(Test Plan)
-
测试进度表、资源配置表
3️⃣ 测试设计阶段(Design Cases)
🎯 目的:
设计测试用例,覆盖各类测试场景。
🛠️ 核心活动:
-
设计功能测试用例(黑盒测试:等价类、边界值、判定表等)
-
设计接口测试用例(Postman、pytest)
-
编写异常、边界、安全性测试用例
-
编写回归测试用例集(对历史功能)
✅ 产出物:
-
测试用例文档(Excel、TestLink、禅道等)
-
用例审查记录(可选)
4️⃣ 测试执行阶段(Run Tests)
🎯 目的:
运行测试用例,发现缺陷。
🔄 工作流程:
-
构建环境(本地/测试服)
-
安装部署版本(对接 CI/CD 或手动部署)
-
执行测试用例
-
记录实际结果,对比预期结果
-
提交缺陷 Bug,分配给开发
-
验证开发修复 → 回归测试
✅ 工具建议:
-
缺陷管理:JIRA、禅道、TAPD、Bugzilla
-
测试执行:TestLink、TestRail、自研平台
🧾 产出物:
-
缺陷记录(Bug列表)
-
测试执行记录(测试进度、测试结果)
5️⃣ 缺陷管理阶段(Defect Management)
🎯 目的:
确保所有 Bug 被及时修复并验证。
⚙️ 关键活动:
-
提交 Bug(描述清晰,含截图/日志/步骤)
-
跟踪 Bug 状态(新建 → 处理中 → 已修复 → 已验证 → 关闭)
-
分析高频缺陷原因(归因开发、需求、测试)
-
评估严重程度和优先级(Critical、Major、Minor)
✅ 产出物:
-
Bug 统计报表(按模块、严重等级)
-
缺陷原因分析
6️⃣ 测试总结阶段(Test Summary)
🎯 目的:
复盘整个测试过程,汇报测试成果与质量情况。
📊 内容包括:
-
功能覆盖率、用例执行情况
-
Bug 数量与修复情况
-
遗留问题及风险说明
-
整体质量评估(是否可上线)
-
回顾问题与改进建议
✅ 产出物:
-
测试报告(Test Summary Report)
-
质量评估表
-
测试复盘总结
🔁 持续测试与版本迭代(敏捷适配)
若采用 敏捷开发/迭代模式,测试流程会与开发迭代循环,形成 Sprint 流程:
每周迭代 → 验证新增功能 → 回归历史功能 → 缺陷修复验证 → 每轮总结
📦 常见测试类型(各流程中可穿插)
类型 | 简介 | 工具 |
---|---|---|
功能测试 | 验证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 手工测试、Selenium |
接口测试 | 测试系统间 API 数据交互 | Postman、JMeter、pytest |
性能测试 | 压力、并发、负载测试 | JMeter、LoadRunner |
安全测试 | 验证系统抗攻击能力 | burp suite、OWASP |
UI自动化 | 前端页面的自动化回归 | Selenium、Appium |
回归测试 | 验证改动是否影响其他模块 | 自动化脚本、手动测试 |
冒烟测试 | 新版本快速验证是否可测 | 手动/自动小集合 |
🧠 软件测试流程图(文字版)
需求分析 → 测试计划 → 测试用例设计 → 测试执行(提Bug) → 缺陷跟踪 → 回归测试 → 测试总结 ↑ ↓ 与开发、产品持续沟通 验收测试 → 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