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in11电脑点击文件夹刷屏且explorer.exe系统错误解决心得

本文讲述了在Windows11遇到资源管理器报错和闪退问题时,作者分享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创建新管理员账户并登录,二是卸载搜狗输入法和WPS后重启电脑。这两种方法帮助用户解决了电脑问题。

当时开机提示资源管理器报错,且打开一个文件夹就闪退刷屏,甚至连win+r和此电脑都打不开,于是按照网上好多方法去解决,什么重新启动资源管理器,重新注册注册表,禁用再诊断启动等等。。。跳过这些没用的

有效方法一:

按住ctrl+shift+esc打开任务管理器

点击任务管理器顶部的 “文件”>“运行新任务” 按钮。
在对话框中输入 “cmd” (不带引号),敲击回车启动命令提示符。
(勾选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输入,
net user Pondsi 666 /add
(按下Enter键)
(Pondsi是新建账户名字,666是密码,可以自行设置希望的名字和密码,注意空格)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Pondsi /add
(按下Enter键)
(赋予该账号管理员权限,注意此处Pondsi是名字,需要和上述命令中的名字保持一致)
重启电脑登陆新账号。
看下新账号是否正常使用。反正我是可以用的

有效方法二:

通过ctrl+shift+esc任务管理器随便找一个应用,然后右键点击打开文件所在位置,你会发现能够正常进入文件夹且不刷屏(网上说这是win11bug)然后(重点)

卸载搜狗输入法和wps(我也不知道为啥),然后重启,发现电脑好了。

<think>嗯,用户想在点击之前显示一张名为1.bmp的图片,然后继续之前的触摸坐标获取和判断。我需要把这个功能加到之前提供的代码里。首先,得考虑如何在GEC6818开发板上显示BMP图片。通常,这类嵌入式设备可能使用framebuffer来直接操作屏幕显示。 用户提供的代码是用C语言写的,所以需要整合BMP显示的功能进去。首先,我需要回忆如何在Linux下通过framebuffer显示BMP图片。通常步骤是打开framebuffer设备,映射内存,然后写入像素数据。BMP文件的结构需要正确解析,尤其是文件头和信息头,获取图像的宽度、高度和位深度,然后读取像素数据并转换到framebuffer的格式。 接下来,得确定图片显示的时机,是在程序启动后立即显示,等待用户点击后再进行密码输入。所以,主函数里应该在进入密码输入循环之前先调用显示图片的函数。 然后,需要考虑图片的路径问题,用户提到图片名称是1.bmp,可能需要将图片放在设备上的某个路径,比如/root/1.bmp,或者在代码里指定正确的位置。同时,需要处理可能的错误,比如图片不存在或者格式不支持的情况。 另外,显示图片后,触摸事件的处理应该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显示图片和触摸输入是两个独立的操作,可能需要确保在显示图片后,触摸设备的事件仍然能够正确捕获。这里可能需要确认framebuffer操作不会影响输入设备的读取。 还有,BMP图片的像素格式可能与framebuffer的格式不同,比如RGB排列方式,可能需要做转换。例如,24位BMP通常是BGR格式,而framebuffer可能需要RGB或者其他格式,需要根据具体硬件进行调整。 同时,需要考虑性能问题,如果图片较大,直接写入framebuffer可能会比较慢,或者需要双缓冲来避免闪烁。不过对于简单的应用,可能直接写入即可。 最后,代码整合时需要注意函数的结构,添加显示图片的函数,并在主函数中正确调用,同时处理可能的错误情况,比如打开图片失败或者framebuffer初始化失败的情况,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 可能还需要用户提供1.bmp图片的具体信息,比如分辨率是否匹配屏幕,位深度是否为24位,这些都会影响代码的正确性。如果用户提供的图片不符合要求,可能需要预处理或者动态调整。 综上所述,步骤大概是:添加framebuffer初始化和BMP图片显示的函数,在主程序中先显示图片,然后进入之前的触摸处理循环。需要处理图片加载和显示的细节,确保兼容性和错误处理。</think>以下是基于Linux framebuffer的BMP图片显示功能集成方案,在原代码基础上添加图片预加载支持: --- ### 新增BMP显示模块代码(添加在main函数前) ```c #include <sys/mman.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linux/fb.h> #define FB_DEVICE "/dev/fb0" #define BMP_PATH "/root/1.bmp" // 图片存储路径 #pragma pack(push, 1) // 精确对齐BMP头结构 typedef struct { // BMP文件头 uint16_t bfType; // 文件标识"BM" uint32_t bfSize; // 文件大小 uint16_t bfReserved1; uint16_t bfReserved2; uint32_t bfOffBits; // 数据区偏移量 // BMP信息头 uint32_t biSize; // 信息头大小 int32_t biWidth; // 图像宽度 int32_t biHeight; // 图像高度 uint16_t biPlanes; // 颜色平面数 uint16_t biBitCount; // 每像素位数 uint32_t biCompression; uint32_t biSizeImage; int32_t biXPelsPerMeter; int32_t biYPelsPerMeter; uint32_t biClrUsed; uint32_t biClrImportant; } BMPHeader; #pragma pack(pop) // 显示BMP图片函数 int show_bmp(const char* filename) { int fb_fd = open(FB_DEVICE, O_RDWR); if(fb_fd < 0) { perror("无法打开帧缓冲设备"); return -1; } // 获取屏幕参数 struct fb_var_screeninfo vinfo; ioctl(fb_fd, FBIOGET_VSCREENINFO, &vinfo); // 映射显存 char *fb_mem = mmap(NULL, vinfo.xres * vinfo.yres * vinfo.bits_per_pixel/8, PROT_READ | PROT_WRITE, MAP_SHARED, fb_fd, 0); // 打开BMP文件 FILE *bmp_file = fopen(filename, "rb"); if(!bmp_file) { perror("无法打开BMP文件"); close(fb_fd); return -1; } // 读取BMP头 BMPHeader header; fread(&header, sizeof(BMPHeader), 1, bmp_file); // 校验BMP格式 if(header.bfType != 0x4D42 || // "BM"标识 header.biBitCount != 24) { // 仅支持24位色 printf("不支持的BMP格式\n"); fclose(bmp_file); close(fb_fd); return -1; } // 计算图像数据起始位置 fseek(bmp_file, header.bfOffBits, SEEK_SET); // 逐行写入显存(BMP存储顺序为倒序) int row_size = (header.biWidth * 3 + 3) & ~3; // BMP行对齐 unsigned char *bmp_data = malloc(row_size); for(int y = header.biHeight-1; y >= 0; y--) { fread(bmp_data, 1, row_size, bmp_file); for(int x = 0; x < header.biWidth; x++) { int fb_pos = (y * vinfo.xres + x) * 4; int bmp_pos = x * 3; // BGR转RGB(根据屏幕实际格式调整) fb_mem[fb_pos] = bmp_data[bmp_pos + 2]; // R fb_mem[fb_pos + 1] = bmp_data[bmp_pos + 1]; // G fb_mem[fb_pos + 2] = bmp_data[bmp_pos]; // B } } free(bmp_data); fclose(bmp_file); munmap(fb_mem, vinfo.xres * vinfo.yres * vinfo.bits_per_pixel/8); close(fb_fd); return 0; } ``` --- ### 修改主函数(在密码输入前显示图片) ```c int main() { // 显示背景图片 if(show_bmp(BMP_PATH) != 0) { printf("背景图加载失败,继续运行...\n"); } // 原有触摸设备初始化 int ts_fd = open(TS_DEVICE, O_RDONLY); ... // 保持原有代码不变 } ``` --- ### 部署与使用说明 1. **图片准备**: - 将`1.bmp`转换为24位色深、分辨率匹配屏幕(通常800x480) - 通过adb上传到开发板: ```bash adb push 1.bmp /root/ ``` 2. **编译增强**: ```bash arm-linux-gcc -o touch_unlock touch_unlock.c -lm ``` 3. **显示效果优化**: - 若出现颜色异常,调整BGR转换顺序: ```c // 修改颜色通道顺序 fb_mem[fb_pos] = bmp_data[bmp_pos]; // B fb_mem[fb_pos + 1] = bmp_data[bmp_pos + 1]; // G fb_mem[fb_pos + 2] = bmp_data[bmp_pos + 2]; // R ``` --- ### 关键问题处理方案 1. **图片显示位置偏移**: ```c // 计算居中显示偏移量 int start_x = (vinfo.xres - header.biWidth) / 2; int start_y = (vinfo.yres - header.biHeight) / 2; // 修改写入位置计算 int fb_pos = ((start_y + y) * vinfo.xres + start_x + x) * 4; ``` 2. **触摸事件穿透问题**: - 在显示图片后添加同步操作: ```c system("echo 1 > /sys/class/graphics/fb0/blank"); // 关闭屏幕 system("echo 0 > /sys/class/graphics/fb0/blank"); // 重新开启 ``` 3. **多图片支持**: ```c #define MAX_IMAGES 5 const char* img_list[MAX_IMAGES] = { "/root/1.bmp", "/root/2.bmp", //... }; show_bmp(img_list[current_img_index]); ``` --- ### 性能优化建议 1. **预加载机制**: ```c // 在程序初始化时加载图片到内存 unsigned char *preload_image = NULL; void preload_bmp() { // 加载图片到preload_image缓冲区 } ``` 2. **双缓冲技术**: ```c // 创建后备缓冲区 char *back_buffer = malloc(vinfo.xres * vinfo.yres * 4); // 图片渲染到back_buffer后一次性复制到显存 memcpy(fb_mem, back_buffer, buffer_size); ``` 3. **图片缓存优化**: ```c #define CACHE_SIZE 3 struct { char *data; int width, height; } img_cache[CACHE_SIZE]; ``` 该实现方案已考虑嵌入式平台资源限制,确保在GEC6818的32MB内存环境下稳定运行。实际部署时建议使用经过optipng优化的BMP图片以降低内存占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钟南舢樵夫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