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间损耗模型——弗里斯传输公式

自由空间中的损耗推导过程:

1、假设空间中存在一个无方向性的信号点源,对空辐射的能量会形成一个球面,若已知球的半径d,根据球面积公式可得:

        S = 4\pi d^2

      则球面上任意一点的能量可计算为:

        \frac{1}{S}=\frac{1}{4\pi d^{2}}

2、假设该点源的辐射能量为P_{o},则球面上的能量计算公式可写为:

        P_{o}/S=\frac{P_{o}}{4\pi d^{2}}

3、若该能量源在空间辐射是有方向性的,且在该点的增益为G_{t},球面上该点对应的能量为:

        P_{dot}=P_{o}\cdot G_{t}/S=\frac{P_{o}G_{t}}{4\pi d^{2}}

4、在该点处的接收天线,有效面积A_{e},对应的接收天线增益G_{r},已知波长为\lambda,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

        A_{e}=G_{r}\cdot \frac{\lambda ^{2}}{4\pi }

5、则对应的接收能量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P_{r}=A_{e}\cdot P_{dot}=\frac{P_{o}G_{t}G_{r}\lambda ^{2}}{\left ( 4\pi d \right )^{2}}

6、如果用分贝(dB)表示,上式简化为

        P_{r}=P_{o}+G_{t}+G_{r}+L\left ( dB \right )

        L\left ( dB \right )=10log\left ( \frac{\lambda }{4\pi d } \right )^{2}

7、L\left ( dB \right )即为自由空间损耗(弗里斯传输公式)

         L\left ( dB \right )=20log\left ( \frac{\lambda }{4\pi d} \right ) =20log\left ( \frac{c}{4\pi df} \right )=20log\left ( \frac{c}{4\pi } \right )-20log\left ( d \right )-20log\left ( f \right )

8、d单位km,f单位MHz,则上式可以化简为:

        L\left ( dB \right )=-32.45-20log\left ( d_{km} \right )-20log\left ( f_{MHz} \right )

自由空间的损耗理论公式为8所示;实际中还有多径干扰、阴影衰落、动态衰落、极化损失等。

<think>嗯,用户提出了一个关于弗里斯传输公式的专业问题,集中在信号源处公式值发散的现象。这需要深入电磁场理论分析,用户可能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或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天线辐射理论中的数学奇异点问题。 从问题表述看,用户已经理解了弗里斯公式的基本形式,但困惑于r=0时的无穷大矛盾。需要重点解释两个关键点:物理模型的边界条件限制(点源假设的失效)和实际工程中的规避方法(近场区处理)。 用户可能隐含的需求是:如何在实际天线设计中避免这个公式的局限性?因此除了理论解释,还应补充工程视角的说明。在回答中需要特别注意: 1. 公式呈现必须严格遵循系统指令的LaTeX规范 2. 引用经典教材说明点源模型的近似性 3. 通过距离参数r的物理意义衔接理论与实际 突然想到电磁学中类似的库伦定律发散问题,可以类比说明:点电荷模型在r=0同样失效,这与格林函数奇点本质相同。这个类比或许能帮助用户建立跨学科的理解框架。 最后生成的问题要引导用户思考公式的适用边界,比如询问近场区定义或天线尺寸的影响,这样能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理论假设的重要性。</think>弗里斯传输公式在信号源处值趋向无穷大的原因源于其物理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数学表达形式,具体分析如下: ### 1. **公式形式与距离依赖** 弗里斯传输公式描述接收功率 \(P_r\) 与发射功率 \(P_t\) 的关系: $$P_r = P_t G_t G_r \left( \frac{\lambda}{4\pi d} \right)^2$$ 其中 \(d\) 是收发天线间距。公式包含 \(\frac{1}{d^2}\) 项,当距离 \(d \to 0\) 时: $$\lim_{d \to 0} P_r = \infty$$ 这在数学上导致发散。 ### 2. **物理模型的局限性** 公式隐含两个关键假设: - **远场条件**:要求 \(d \gg \frac{\lambda}{2\pi}\)(通常取 \(d > \frac{2D^2}{\lambda}\),\(D\) 为天线尺寸) - **点源近似**:将天线视为理想点源辐射 当 \(d \to 0\) 时: - 天线进入彼此的**近场区**,电磁场以感应场为主(非辐射场) - 天线间产生强耦合效应,能量交换机制失效 - 点源模型完全崩溃(实际天线有物理尺寸) ### 3. **实际场景的约束** - **最小距离限制**:实际系统需满足 \(d_{\text{min}} > 0\) 例如手机天线与人体距离 > 1 cm - **能量守恒约束**:接收功率不可能超过发射功率 $$P_r \leq P_t$$ 当 \(d\) 过小时,公式违反能量守恒 ### 4. **工程修正方法** 实际设计中通过以下方式避免发散: ```python def valid_friis(P_t, G_t, G_r, lam, d): d_min = lam / (2 * np.pi) # 近场边界 if d < d_min: return "无效区域:使用近场模型计算" # 切换至感应场模型 return P_t * G_t * G_r * (lam / (4 * np.pi * d))**2 ``` > **关键结论**:发散现象揭示弗里斯公式的**适用边界**。在信号源处 (\(d=0\)),公式失效源于: > 1. 点源模型在零距离无物理意义 > 2. 未考虑近场区电磁耦合效应 > 3. 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 实际应用需确保 \(d > \frac{\lambda}{2\pi}\)[^1] --- ### 相关问题 1. **如何修正弗里斯公式以适用于近场区域?** 2. **天线近场区与远场区的电磁场特性有何本质区别?** 3. **在芯片级通信(如5G毫米波)中,弗里斯公式是否仍然适用?为什么?** 4. **能否通过实验测量验证弗里斯公式在极小距离下的失效?** [^1]: 参见电磁场理论中关于天线辐射区的定义,如《Antenna Theory: Analysis and Design》(Balanis著)第2章。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