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s 是一个 BufferedSource 和 BufferedSink 的 holder:
第三步是调用回调 onOpen()
。
第四步是初始化 Reader 和 Writer:
OkHttp 使用 WebSocketReader
和 WebSocketWriter
来处理数据的收发。在发送数据时将数据组织成帧,在接收数据时则进行反向擦除,同时处理 WebSocket 的控制消息。
WebSocket 的所有数据发送动作,都会在单线程线程池的线程中,通过 WebSocketWriter 执行。在这里会创建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用于跑数据的发送操作。
WebSocket 协议中主要会传输两种类型的帧:
- 控制帧,主要是用于连接保活的 Ping 帧等;
- 数据载荷帧。在这里会根据用户的配置,调度 Ping 帧周期性地发送。我们在调用 WebSocket 的接口发送数据时,数据并不是同步发送的,而是被放在了一个消息队列中。发送消息的 Runnable 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数据发送。其中会检查消息队列中是否有数据,如果有的话,会调度发送消息的 Runnable 执行。
第五步是配置 socket 的超时时间为 0,也就是阻塞 IO。
第六步执行 loopReader()
。这实际上是进入了消息读取循环了,也就是数据接收的逻辑了。
2.2 数据发送
我们可以通过 WebSocket 接口的 send(String text)
和 send(ByteString bytes)
分别发送文本的和二进制格式的消息。
可以看到我们调用发送数据的接口时,做的事情主要是将数据格式化,构造消息,放进一个消息队列,然后调度 writerRunnable 执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消息队列中的未发送数据,超出最大大小限制,WebSocket 连接会被直接关闭。对于发送失败过或被关闭了的 WebSocket,将无法再发送信息。
在 writerRunnable
中会循环调用 writeOneFrame()
逐帧发送数据,直到数据发完,或发送失败。在 WebSocket 协议中,客户端需要发送 4 种类型的帧:
- PING 帧
- PONG 帧
- CLOSE 帧
- MESSAGE 帧
PING 帧用于连接保活,它的发送是在 PingRunnable
中执行的,在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