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皮层次的改变

问题描述:想把某层的铜皮改变(换到)另一层的方法。

1、使工程处于change模式下

2、在find面板下只选择shape

3、点击options面板,选择需要更换到的层次(new subclass下选择的就是目标层)然后点击铜皮,可以看到刚刚点击的铜皮不见了,然后选择目标层的视图,此时可以看到目标层出现了刚刚点击的铜皮。

<think>我们正在讨论PCB设计中地铜皮(通常指接地铜皮)的作用及铺设方法。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我们可以结合PCB设计中的开窗、机械和丝印等概念来综合解答。 地铜皮PCB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提供良好的接地平面,降低噪声,提高信号完整性,并且有助于散热。 作用: 1. **提供稳定的参考地平面**:地铜皮为信号提供低阻抗的返回路径,减少信号回路面积,从而降低电磁干扰(EMI)和串扰。 2. **散热**:铜皮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大面积的地铜皮可以帮助分散和传导热量,特别是对于功率器件,通过开窗(去除阻焊)可以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1]。 3. **降低接地阻抗**:大面积的地铜皮可以降低整个电路的接地阻抗,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 **屏蔽作用**:地铜皮可以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减少外界干扰对电路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电路对外界的辐射。 铺设方法: 1. **大面积铺铜**:在PCB的顶和底(或者内)使用铺铜工具进行大面积接地铜皮的铺设。通常连接到地网络(GND)。铺铜时要注意避免形成孤岛(孤立铜区),孤岛铜皮可能会产生天线效应,引入干扰。 2. **过孔连接**:多板中,不同的地铜皮需要通过过孔(Via)进行连接,以保证地平面的完整性。通常使用多个过孔(俗称缝合孔)来连接各的地,以降低阻抗。 3. **开窗处理**:如果希望地铜皮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即去除阻焊),以增强散热效果,可以在铺铜区域进行开窗设计。开窗后,铜皮可以直接上锡,增加铜皮厚度,从而提升载流能力和散热能力[^1]。 4. **注意安全间距**:铺铜与信号线、其他网络之间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Clearance),避免短路。这个间距通常根据PCB制造能力和电压等级来确定。 5. **避免锐角**:铺铜时尽量使用钝角或圆角,避免锐角,因为锐角在制造时容易产生问题,也容易造成电磁干扰。 6. **分割地平面**:在复杂系统中,可能需要对地平面进行分割(例如模拟地和数字地分割),以减少不同电路模块之间的干扰。分割时要注意信号跨分割的问题,通常采用单点连接或桥接的方式。 另外,根据引用[2]中提到的机械,我们在设计铺铜时也要注意机械的定义,确保铺铜不会超出板边(机械定义的边界)。同时,丝印(Silkscreen Layers)可以用来标注接地区域,方便调试和维修。 总结:地铜皮的设计是PCB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合理铺设地铜皮可以显著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关问题§§ 1. PCB设计中地平面分割有哪些注意事项? 2. 如何避免铺铜形成天线效应? 3. 多板中地平面的设计方法有哪些?</think>### PCB设计中地铜皮的作用及铺设方法 #### 一、地铜皮的核心作用 1. **信号完整性** 提供低阻抗回路路径,减少信号环路面积,降低电磁干扰(EMI)和串扰。例如高频信号通过地铜皮形成最短回流路径,满足公式: $$Z = \sqrt{R^2 + (2\pi f L)^2}$$ 其中$f$为频率,低阻抗$Z$可抑制噪声[^2]。 2. **散热增强** 铜皮导热系数高达$401 \text{W/(m·K)}$,通过开窗(去除阻焊)直接暴露铜皮,可提升散热效率$30\%$以上[^1]。 3. **电流承载** 大电流路径(如电源地)需铺设厚铜皮($2oz$以上),截面积$S$与载流能力$I$满足: $$I = k \cdot S^{0.725}$$ $k$为铜箔系数,避免过热烧毁。 4. **机械加固** 机械(Mechanical 1~16)定义的铺铜区可增强PCB抗变形能力,尤其大尺寸板[^2]。 --- #### 二、铺设方法及规范 1. **分设计原则** - **多板**:内专用地平面(如$4$板的$L2$),避免分割 - **双面板**:顶/底铺网格铜,过孔缝合(间距$λ/10$,$λ$为信号波长) 2. **开窗技术要点** ```markdown 1. 在铜皮区域放置Solder Mask(无阻焊) 2. 开窗尺寸 = 铜皮边界 + 0.2mm(防溢锡) 3. 功率器件下方开窗 + 添加散热过孔阵列 ``` 例:$10\text{mm} \times 10\text{mm}$ MOSFET下方开窗,配合$9 \times 9$过孔矩阵[^1]。 3. **避免天线效应** - 禁止孤岛铜皮(未连接网络的铜区) - 铜皮边缘与板边距离$>1.5\text{mm}$ - 锐角处添加泪滴填充(半径$>0.3\text{mm}$) 4. **特殊场景处理** | 场景 | 铺铜方案 | |---------------|------------------------------| | 混合信号电路 | 分割地平面 + 磁珠单点连接 | | 射频电路 | 完整地铜 + $\lambda/4$ 过孔墙 | | 高电压区域 | 增加$0.5\text{mm}$隔离槽 | --- #### 三、设计验证步骤 1. 使用DRC检查铜皮与走线间距(满足$3W$规则) 2. 仿真回流路径(如SIwave工具验证阻抗连续性) 3. 热成像测试开窗区域温升($\Delta T < 15^\circ\text{C}$达标) > **提示**:Altium Designer中可通过"Polygon Pour"工具智能铺铜,在规则设置中定义"GND"网络连接方式和避让间距[^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