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储程序控制
•1945年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包括两个子概念: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程序: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存储器中•程序控制:用程序实现对计算的控制,完成指令的功能简答题: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是如何区分它们的? 时间上:对指令的访问只有在取指阶段,而对数据的访问是在分析和执行阶段的。 所以可以从时间上进行区分 空间上:放置的位置不同,取指令和取数据时地址的来源不同,指令地址来源于程序计数PC,数据地址来源于地址形成部件或指令的地址码字段
2.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 (PC)+1→PC,顺序 执行,这里的+1是一个逻辑的+1, 表示的一条指令•如果是跳转指令、调子指令等, PC的值由指令中给出的目标地址决定•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 备和输出设备5个部件组成◼运算器: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 ◼ 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 ◼ 控制器:用来控制、执行程序 ◼ 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 转换为 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 ◼ 输出设备:将机器的运算结果转换为人可识 别的信息
•以运算器为中心, 输入/输出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存储器存放的是指令和数据•工作方式是控制驱动, 控制驱动就是由指令 流来驱动数据流,单指令流单数据流◼指令驱动:从存储器中取出操作指令后,再去存储器中取操作数进行计算 ◼数据驱动:指令所需的操作数全部准备好时,才能激发相应指令的一次执行
◼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传统冯诺依曼机器 ◼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不存在 ◼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当前的单核计算机 ◼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多核处理器
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主机+外设•主机=CPU+主存储器•CPU=运算器+控制器•外围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4.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下层是上层的基础, 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上下层可以分割, 没有上层, 只有下层也是可以的•硬件和软件的分界面是操作系统•软硬件的逻辑等效性:某一功能,既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用硬件实现5. 三种语言和三种程序
•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语言,是计算机唯一可以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
•汇编语言:用英文单词或其缩写(助记符)代替二进制的指令代码
•高级语言:更接近人类语言习惯的计算机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计算机可以执行的语言只有机器语言 将汇编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的是汇编程序 只有编译程序可以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 解释程序对高级语言程序的翻译是一行一行进行的
6.例题
1. 下列( B)是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A.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 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C. 堆栈操作D. 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解析: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 (PC)+1→PC,顺序 执行,这里的+1是一个逻辑的+1, 表示的一条指令2. 冯•诺依曼机的基本工作方式是( A)。A. 控制流驱动方式B. 多指令多数据流方式C. 微程序控制方式D. 数据流驱动方式解析:选项C是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之,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是控制驱动, 控制驱动就是由指令 流来驱动数据流,单指令流单数据流3. 只有当程序要执行时, 它才会去将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 而且一次只能读取、翻译并执行程序中的一行语句, 此程序称为(C )。
A. 目标程序B. 编译程序C. 解释程序D. 汇编程序解析:解释程序对高级语言程序的翻译是一行一行进行的4. 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为机器目标代码文件的程序是(编译程序)
计算机系统概述
于 2023-06-23 14:34:08 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