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的机械键盘

刚上完跆拳道课回来,已是晚上十点多. 哇, 明天还要交cod作业,
可是我一章的内容还没有看呢!赶紧抓起书看.
流水线,让我思考思考...
忽然耳边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 

哦, 是室友的机械键盘. 哎,自己太不专心了,怎么能受这点声音的影响呢,
想想爱因斯坦能在嘈杂的环境思考.再专心一点. 
流水线有三种冒险,数据冒险...
噼里啪啦, 怎么又听到这声音了???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寝室吧:键盘室友, 游戏室友, 室友A,我

一直以来键盘室友敲机械键盘的声音打扰着我, 我以前跟他提过两次, 他都是在当时小声地敲来解决.我以前认为是自己太不专心了, 尽量地忍耐, 可是还是不行. 我后来想,这不是专心不专心的问题,机械键盘的噪声确实有点大,平常的专心深度是不能抵御这声音的打扰的. 我最开始还去网上搜索,看看别人的看法, 寻找认同感. 后来想想, 我不需要认同感,这个机械键盘的声音确实影响着我, 这就是事实依据.

有的人觉得应该体谅室友

我体谅了的.可是在看书,看论文的时候确实受不了这种声音,我也不喜欢戴耳塞. 而且我感觉键盘室友不怎么有礼貌,说了几次,还是那样子. 比如游戏室友,爱打王者荣耀, 可是每次他都戴着耳机,而且很少发出声音. 我很感谢他, 也很尊重他, 比如他起的很晚, 那么我早上吃零食就会到寝室外面吃,以免影响他睡觉. 而键盘室友最先起床, 有时我们都在睡觉, 他用剃须刀刮胡子…

我以前想过,学校分宿舍确实无作为,不考虑后果. 我认为分宿舍应该以生活习惯来分, 比如打呼噜的在一个寝室, 比如夜猫子在一个寝室, 比如敲机械键盘的在一个寝室… 不要提什么随便分寝室,互相包容,体验不同地区的文化… 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比如有同学常在空间抱怨自己打呼噜的室友,几近失眠,还寻找解决失眠的办法), 而且有时调和会花很多精力, 甚至在室友间产生隔阂…

有的人觉得你为什么偏要在宿舍呢?

我在寝室学习有以下原因
* 我们寝室比较安静,大家都愿意打造一个学习的环境.可以说有时比图书馆还安静,图书馆人来人往,移动凳子,..
* 我喜欢在私人空间,比较自在,图书馆公共空间人太多,感觉不舒服
* 我有难言之隐(可以克服)

有的人觉得程序员就应该用大屏幕,机械键盘,这样效率高.

首先在寝室这种共享的私人空间,我想大家的共识应该是在尽量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各自保持自己喜欢的状态, 当然,这个共识也可以由你来定义, 只要遵守平等,对集体有利的原则. 绝对的平等很难达到,也不应该达到,毕竟人本来就是各不相同的. 对集体有利是必须的, 不然你觉得大家都吵闹, 虽然平等了, 但是对大家都不好.

对于这个共识, 不影响其他人, 可操作性的定义一方面可以是在声音上–不产生噪音. 噪声的定义大家可以查查. 首先是人耳可听见的, 如果声音较小,我们也不会认为是噪声, 可是机械键盘的声音确实有点大. 还有就是无规则,频率,音色都在变化. 如果你敲机械键盘是一个频率,一个音色, 音量虽然可听但是较小,那也不会被认为是噪音; 或者说你敲出旋律来也行.

然后再说说效率. 我也是程序员,我没用过,以下只是分析与猜测.
可能机械键盘的效率是高,我以前想买过, 但是想到那声音,就怕打扰到其他人. 机械键盘携带不方便,键盘室友也只能在寝室看看大屏幕,敲敲机械键盘,他不会去图书馆敲的.还有大屏幕这点,我觉得,在阅读时,我眼睛能大致看完整个屏幕,不用调整头部姿势,只需视线移动,就能浏览整个屏幕,这样效率才高. 而大屏幕,屏幕很大, 有些地方你还需要移动头部才能看到(当然这点可以通过调整离屏幕的垂直距离避免,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坐得太远).
其实我曾经也想提高打字速度,然后就去学了dvorak, 后来发现,作为程序员,而不是打字员,我脑袋想代码的速度,已经赶不上我打代码的速度了.

快到0点了, 内容还是没看多少,说实话,此时很焦急,愤怒. 我想过去买一个机械键盘来敲给他听.但是后来想想,太小肚鸡肠了,不能这样睚眦必报, 而且不一定能解决问题.还是直面问题,协商解决

第二天,我召集整个寝室,提出大家对谁有什么不满都可以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说出来大家想办法解决.在谈到他的机械键盘的问题, 我说”你的键盘影响 到我了,我建议你在某个时间段用,或者用电脑自带的键盘”. 然而他没回答, 而是说”你打呼噜也影响到我了,你怎么不想办法解决,比如吃药”, 我知道打呼噜很令人难受,我以前坐火车,也被旁边的大妈打呼噜吵得睡不着, 我那时就问所有室友,我打呼噜影响到他们没,要不要想方法解决,当时只有游戏室友说影响到了,不过他说他可以戴耳塞.然后我就没放在心上了. 这次键盘室友气鼓鼓的提到这个, 那好,我下周就去看医生.

后来,键盘室友的键盘声照常响起.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没落..., 我无fuck说


后记

游戏室友对我说的

老朱啊,你对寝室是什么似乎还缺少一种认识。那就是我们四个人住在一起既不是因为缘分也不是因为什么感情,纯粹是因为我们无力负担一个人独居所需要的花费,所以不得不四个人共享这十几平方米。这十几个平方是给我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不是别的什么。所以要求大家在这个环境下做事都合乎自己的心意是一种低效率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不要长时间与其他人挤在这十几个平方内。否则矛盾是自然会激发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自己的性格,与别的人长时间挤在狭小的空间内而又没有感情作为依托,再大的包容也会被消磨,暂时的解决了一个矛盾可能又会有另一个矛盾,从根源上远离才是最好的办法。

其实除了这点,我们在其他方面都是很好的,跟那个键盘室友关系还不错.我就是不想把关系闹僵,才提出来大家讨论,协商. 可是他的态度确是那样,所以,我以后尽量去外面学习了,但是晚上10到0点这个时间段,只有忍受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名为MoSca的系统,该系统旨在从单目随意拍摄的视频中重建和合成动态场景的新视角。MoSca通过4D Motion Scaffolds(运动支架)将视频数据转化为紧凑平滑编码的Motion Scaffold表示,并将场景几何和外观与变形场解耦,通过高斯融合进行优化。系统还解决了相机焦距和姿态的问题,无需额外的姿态估计工具。文章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背景,还给出了基于PyTorch的简化实现代码,涵盖MotionScaffold、GaussianFusion、MoScaSystem等核心组件。此外,文中深入探讨了ARAP变形模型、2D先验到3D的提升、动态高斯表示、相机参数估计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完整的训练流程和性能优化技巧。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基础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特别是对动态场景重建和新视角合成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从单目视频中重建动态场景的新视角;②研究和实现基于4D Motion Scaffolds的动态场景表示方法;③探索如何利用预训练视觉模型的先验知识提升3D重建质量;④开发高效的动态场景渲染和优化算法。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包括简化版和深入扩展的技术细节。阅读者可以通过代码实践加深对MoSca系统的理解,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调整和扩展各个模块。此外,文中还强调了物理启发的正则化项和多模态先验融合的重要性,帮助实现更合理的变形和更高质量的渲染效果。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