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伙伴们分享一下Linux 文件系统目录结构介绍和文件管理,希望看了有所收获。
我是公众号「想吃西红柿」「云原生运维实战派」作者,对云原生运维感兴趣,也保持时刻学习,后续会分享工作中用到的运维技术,在运维的路上得到支持和共同进步!
如果伙伴们看了文档觉得有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获取相关文档。爱运维,爱生活。
一、Linux 标准目录结构
1、FHS 详解
-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文件系统层次化标准)的缩写,多数Linux版本采用这种文件组织形式,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c盘的文件目录,FHS采用树形结构组织文件。

- 文件系统路径介绍
注意!! 在终端使用的时候用相对路径,提高输入效率 写shell脚本或者文件形式的内容时用绝对路径,避免误导出现异常
-
所谓路径即目录组成结构
-
一个linux路径由"/"和**目录(文件)**名称两部分组成
-
比如:/etc/passwd
-
如果"/“出现在路径开头,则其表示根目录,在路径中间出现”/“,其含义是某一个目录下,那么上面所示路径的意思就是"根目录下的etc目录下的passwd文件”
-
如果路径最后出现"/",则表示这是一个目录
-
-
路径分为两类: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
绝对路径:凡是从根开始的路径,使用绝对路径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示一个目录的位置具有 唯一性,需要输入的路径较长
- 比如: /etc/sysconfig/ /etc/grub.conf
-
相对路径:凡是非根开始的路径
- 比如:etc var/ftp/pub …/test.txt ./test.sh
-
-
-
使用pwd命令查看当前所在的绝对路径:
- 比如:
[root@wing etc]# pwd
/etc
-
/root:超级用户 root 的家目录
-
/bin:是 Binary 的缩写,用于存放系统中常用的命令,任何用户都有权限执行
-
/boot:存放系统启动时所需要的文件,Linux 的内核就存放在这个目录中
-
/dev:是 Device 的缩写,存放硬盘、光驱、鼠标等设备文件,在 Linux中访问设备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etc:存放系统和程序所需的配置文件,作用类似于 Windows 的注册表
-
/home:普通用户的家目录。普通用户的家目录一般和用户账号名相同,比如 user1 的家目录是 /home/user1
-
/var:存放一些经常变化的文件,比如 /var/log 存放日志,/var/spool/mail 存放邮件
-
/lib /lib64:存放连接共享库,作用类似于 Windows 的 dll 文件。它们自己不能被执行,需要被其他的程序调用,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共享库
-
/usr:软件默认的安装位置,存放用户应用程序和文件,类似于 Windows 下的 Program Files
-
/media:用于挂载 U 盘、光驱等系统自动识别的设备
-
/lost+found:存放系统崩溃或意外关机时产生的碎片文件,正常情况下是空的
-
/mnt:用于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比如增加一块硬盘,需要手动挂载
-
/opt:用于安装额外软件所用的目录,默认是空的
-
/proc:虚拟文件系统,是系统内存的映射。访问这个目录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系统信息
-
/sbin:s 就是 super 的意思,存放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权限执行的命令
-
/srv:存放一些服务启动后所需要提取的数据
-
/sys:该目录下安装了文件系统 sysfs,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
/tmp:存放临时文件,所有用户都可执行写操作
-
/run:存放进程产生的临时文件,系统重启以后,这个目录会被清空/var: 这个目录包含变量数据,如日志文件、打印队列、缓存文件、临时文件等。例如,系统日志文件通常存储在/var/log目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