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许可与数据管理相关探讨
1. 软件许可模式转型
在软件使用中,按使用付费(Pay - Per - Use)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但独立软件供应商(ISVs)在这种模式下可能会面临收入损失以及收入可预测性降低的问题,所以他们不太愿意支持这种模式,向该模式的转型也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终端用户可能需要推动ISVs向这个方向转变,比如采用开源解决方案,或者在价格谈判中坚持这种商业模式。
对于许可管理,并不需要特定的网格许可管理,而是需要对网格友好的许可管理。一个成功的许可管理架构应该是通用的,既对网格友好,又能在非网格环境中工作。终端用户希望在不同环境(如PC、本地集群、网格场景)中使用他们的许可,许可服务需要支持所有这些环境。而且许可提供商很可能只支持一种这样的服务,该服务要能满足所有不同的用途。
2. 许可管理组件使用建议
许可管理架构可以同时支持多种场景。单个许可SOCKS/Web服务可以同时为PC上的本地使用提供许可,也能服务于网格内部(如Linux集群中CPU资源在许可所有者和其他用户之间共享的本地使用场景),还能从远程网格站点安全访问许可服务器,而不受底层网格中间件的影响。这些场景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授权和提供的计费上下文,对于网格中间件或门户,这两个方面都与作业提交和描述密切相关。
对于一般使用,建议使用整个许可管理(LM)架构,因为它具有基于成本单元计费的额外优势。对于不需要这种功能和/或可以进行显式信任委托的场景,建议使用LM代理独立组件,可能需要修改数据库中的访问控制列表,而不是使用当前的平面文件层次结构。
以下是不同场景下许可管理组件使用建议的表格:
| 场景 | 建议使用组件 |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