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目录

一,三观

1,世界观

2,人生观

3,价值观

4,不属于三观的观

二,人格

三,认知偏差

1,机率谬误

2,确认偏误

3,确定性效应

4,可得性启发

5,代表性启发

6,历史重复假设

7,锚定效应(锚点效应)


一,三观

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可以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代表性的人生观包括享乐主义、禁欲主义、共产主义等等。

人生观包括家庭观、职业观、消费观、健康观、道德观、友谊观等等很多。

3,价值观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

价值观包罗万象,追求自由,自愿无偿加班,喜欢富婆,等等都是价值观。

最初给价值观分类的,是一个德国哲学家Spranger,他的分类:

价值观研究量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4,不属于三观的观

我们可以有很多观,社会观,科技观,AI观,等等。

其中社会观和世界观有点像,但并不一样。

二,人格

待补充

关于心理学基础的信息涵盖了一系列广泛的主题,从心理现象的本质到各种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理论流派。以下是有关心理学基础的一些关键点: 心理是脑的机能,而客观现实则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人的思想、情感和其他心理过程是由大脑产生的,并受到外部世界事件的影响。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自然实验法。这涉及到通过设立对照班级来评估某种教学方式或其他干预措施的效果。此外,在心理学领域里,研究人员经常采用可以测量的行为指标来推断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过程。 心理学家关注的是人类的各种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包括但不限于需要、动机等内在因素。这些构成了该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章节测试和模拟题目来进行自我检测及复习准备。这类资源通常会覆盖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并且提供标准答案以供参考学习。 对于想要深入探索此领域的个人来说,了解不同的心理学分支也非常重要。例如构造主义强调感知经验的基本元素;机能主义者则更关心意识的功能而非结构本身;格式塔学派聚焦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行为主义者主张只应考虑可观测的行为而不是不可见的精神状态;精神分析师如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的重要性;人本主义者重视个体的成长潜力和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认知科学家探究信息处理机制以及人们如何获取、存储和运用知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