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少样本轴承表面缺陷图像分类方法,旨在解决工业环境中轴承缺陷样本稀缺导致的分类难题。该方法结合度量学习框架,设计了局部特征提取层和相似特征注意力模块,显著提升了少样本(如5-way 1-shot和5-way 5-shot)场景下的分类精度。实验表明,在公开数据集(miniImageNet)和自制的轴承缺陷数据集上,该方法分别达到76%和88%的分类准确率,验证了其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的有效性。
2. 背景与动机
轴承表面缺陷(如notch、reddish rust、scratching等)在工业检测中面临两大挑战:
- 数据稀缺性:自动化生产降低了缺陷发生率,导致样本量不足。
- 数据不平衡性:缺陷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随机分布,加剧了样本不均衡问题。
传统方法(如灰度变换、阈值分割)缺乏鲁棒性,而深度学习(如Faster R-CNN、YOLOv5)需大量标注数据,不适用于实际工业场景。为此,作者引入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 技术,借鉴人类学习机制,利用有限样本快速适应新任务。
3. 核心方法
方法基于原型网络(Prototypical Networks)改进,包含四个模块:特征嵌入网络、全局-局部特征融合(GLF)、相似特征注意力(SFA)和自适应度量网络。结构如下:
3.1 特征嵌入网络(Feature Embedded Network)
使用Conv64F结构(四层卷积块),将输入图像(84×84)转换为全局特征矩阵。支持集(support set)的类原型中心通过均值计算:
GSI=K∑j=1KF(Ij)
其中 F() 为特征嵌入函数,K 为每类样本数。
Fig. 2
Structure diagram of feature embedded network module
3.2 全局-局部特征融合模块(GLF)
为解决少样本特征信息不足的问题,设计局部特征提取层:
- 局部特征提取(LFE):通过滑动窗口(尺寸 M×N) 提取全局特征的邻域块,计算自相关矩阵 R=G⊙D,增强细节(如纹理、边缘)。
- 特征融合:将全局特征 G 与局部特征 L 相加,生成融合特征 S(支持集)和 Q(查询集):
S=Gs+Ls,Q=Gq+LqFi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