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中的生日悖论与信息论
一、密码学的实用导向
在密码学领域,很多加密方案和协议存在基础的“教科书式加密”版本。然而,这些版本往往只适用于数据随机且攻击者行为良好的理想世界。实际上,在现实应用场景中,“教科书式加密”存在诸多不足,会面临各种攻击。因此,更应关注密码学的实际应用方面,引入实用的加密方案、协议和系统,并深入研究它们的工作原理、实际用途以及强大的安全特性。
二、生日悖论
(一)问题提出
对于函数 (f: X \to Y),其中 (Y) 是一个包含 (n) 个元素的集合。给定一个概率界限 (\epsilon)((0 < \epsilon < 1)),需要找到一个值 (k),使得对于 (k) 个两两不同的值 (x_1, x_2, \ldots, x_k \in X),函数的 (k) 次求值 (f(x_1), f(x_2), \ldots, f(x_k)) 满足在 (k) 次求值中,发生碰撞(即存在 (i \neq j) 使得 (f(x_i) = f(x_j)))的概率不小于 (\epsilon)。
为了满足这个概率界限,我们只考虑具有随机性质的函数,即该函数将 (X) 中的均匀输入值映射到 (Y) 中的均匀输出值。并且需要满足 (#X > #Y),否则可能某些函数根本不会发生碰撞。
(二)模型建立
可以将函数求值建模为从一个装有 (n) 种不同颜色球的袋子中摸球,记录球的颜色后再将球放回。问题就转化为找到 (k) 的值,使得至少有两个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 (\epsilon)。
第一个球没有颜色限制,设 (y_i) 是第 (i) 次摸球的颜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