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4、带障碍物避障的机械手抓取操作路径规划
本文探讨了一种带障碍物避障的机械手抓取操作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基于配置空间规划,采用近似单元格分解法并应用A*算法进行路径搜索,能够在存在障碍物的环境中找到无碰撞路径。通过SimTwo仿真软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内存使用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数据压缩、动态内存管理和分块处理。研究为动态环境适应、多机器人协作及与机器学习结合等未来方向提供了基础。原创 2025-07-24 10:33:38 · 17 阅读 · 0 评论 -
23、平面零件对齐识别与自适应抓取操作技术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Microsoft Kinect的平面零件对齐识别与自适应抓取操作技术,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架构、感知处理、姿态识别、机器人控制及实验结果。同时,针对存在障碍物的抓取场景,提出了采用A*算法在配置空间中进行路径规划的方法。研究表明,该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抓取可靠性。原创 2025-07-23 16:51:51 · 13 阅读 · 0 评论 -
22、自动化检测中的振动干扰影响与零件定位拾取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工业自动化检测和操作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机器人运动振动对自动热成像检测的影响,以及金属零件的3D定位与自适应拾取操作。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机器人振动特性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同时,基于低成本的Microsoft Kinect传感器和相关算法,实现了金属零件的3D方向计算与机器人自适应拾取。研究结果为提高自动化检测的精度和工业制造智能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原创 2025-07-22 15:29:09 · 14 阅读 · 0 评论 -
21、工业机器人精度优化与振动对自动检测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在结构化和金属化领域中的精度优化方法,以及振动对自动检测单元的影响。通过高速相机系统进行在线过程控制,结合闭环控制策略,显著提高了三维模塑互连器件(3D-MID)导电图案生成的精度。同时,研究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在高速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热成像无损检测结果的干扰,并提出了未来改进方向,包括图像处理优化、相机系统升级和任务分配策略,以推动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原创 2025-07-21 13:24:30 · 12 阅读 · 0 评论 -
20、三维模塑互连器件结构化与金属化领域工业机器人精度优化
本文探讨了在三维模塑互连器件(3D-MID)结构化与金属化领域中,如何通过现代光学传感器系统提升工业机器人的运动精度。针对传统工业机器人绝对精度不足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闭环控制方法,通过高速摄像头系统实时监测金属化过程,并结合参考特征提取和坐标转换技术,生成校正值以补偿位置偏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机器人精度和导电图案质量,实际应用案例也验证了其在小型化3D-MID生产中的有效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传感器技术进步、算法优化和系统集成自动化。原创 2025-07-20 09:38:16 · 10 阅读 · 0 评论 -
19、激光切割与柔性包装技术:自动化生产的新突破
本文介绍了激光切割与柔性包装技术在自动化生产中的新突破。柔性包装系统通过混合机械解决方案和双模式控制策略,实现了对多种产品的高效包装;而激光切割系统结合机器视觉和离线编程方法,有效解决了复杂图案织物(如蕾丝)的切割难题。系统评估显示,切割效率提升50%以上,精度达到亚像素级别,且具备高灵活性和成本优势。文章还展望了该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7-19 11:52:02 · 11 阅读 · 0 评论 -
18、电子消费品的灵活抓取技术解析
本文解析了电子消费品包装行业对灵活抓取技术的需求及发展现状,介绍了CustomPacker项目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物体姿态识别、灵活夹具和路径规划器。文章分析了技术优势、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为自动化包装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原创 2025-07-18 10:59:39 · 10 阅读 · 0 评论 -
16、智能仓储与工业零件识别技术:AHP 与完美匹配算法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两种工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智能仓储产品定位优化和用于工业零件识别的完美匹配算法。AHP技术通过优化产品分配策略,有效降低了仓储管理中的运输距离和执行时间;完美匹配算法则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零件的识别精度和自动化程度,有助于适应多样化生产需求。两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有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原创 2025-07-16 10:31:05 · 10 阅读 · 0 评论 -
15、智能仓库优化:通信系统与产品定位策略
本博文探讨了智能仓库中的通信系统优化与产品定位策略。首先,介绍了基于中间件的集中式通信系统,通过主管、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自动导引车(AGVs)的高效交互,实现了可靠的信息交换,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响应性能。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产品定位进行优化,以减少AGV行驶距离和订单处理时间。最后,分析了通信系统与产品定位优化的综合效益,包括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服务质量提高,并展望了未来智能仓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原创 2025-07-15 16:00:31 · 9 阅读 · 0 评论 -
14、定制化机器人协作与智能仓库通信架构探索
本文探讨了定制化机器人协作与智能仓库通信架构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重点分析了机器人协作中的安全控制、避碰算法以及AGV系统的集中式架构与中间件通信实现。同时,总结了系统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未来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7-14 11:36:51 · 11 阅读 · 0 评论 -
13、基于即插即用框架的定制化机器人协作伙伴
LOCOBOT 是一个基于即插即用框架的定制化机器人协作伙伴,旨在提供安全、低成本且易于适应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语音和手势交互、以及基于模型的工程方法,实现了在汽车装配等制造场景中的高效人机协作。文章详细介绍了其技术架构、应用场景、人机交互设计及系统优势,并探讨了其在制造业、物流和服务行业的应用前景与挑战。原创 2025-07-13 16:22:00 · 9 阅读 · 0 评论 -
12、协作机器人系统中的触觉引导技术探索
本文探讨了协作机器人系统中的触觉引导技术及其应用潜力,重点分析了虚拟夹具和导纳控制器的设计与实验验证。同时,介绍了LOCOBOT项目在定制化机器人协作系统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机器人技术在医疗、物流、教育等领域的未来发展。原创 2025-07-12 16:21:49 · 11 阅读 · 0 评论 -
11、激光切割与协作机器人系统技术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激光切割柔性机器人单元的开发以及协作机器人系统中的触觉引导技术。基于CAD的机器人编程系统显著提升了编程效率和切割精度,为纺织行业的小批量生产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同时,协作机器人系统通过触觉引导和虚拟夹具技术,增强了人机交互的直观性和安全性。未来,结合机器视觉系统,有望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对可变形材料的适应能力,减少对复杂夹具的依赖,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原创 2025-07-11 09:14:56 · 10 阅读 · 0 评论 -
10、立体视觉系统助力人体手势跟踪与机器人编程及柔性激光切割技术发展
本文探讨了基于立体视觉系统的先进人体手势跟踪与机器人编程技术,以及柔性激光切割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人体手势跟踪系统利用Sincrovision概念和6-DOF运动捕捉标记,实现了对人体运动的高精度捕捉,并能将手势信息转化为机器人可执行的指令,用于喷漆等工业场景。柔性激光切割系统则为欧洲纺织和服装行业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适应不同图案和尺寸的3D泡沫及预成型织物切割需求。两者的结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度,还为人机协作和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原创 2025-07-10 15:39:38 · 10 阅读 · 0 评论 -
9、球形并联机械手分析与立体视觉系统助力机器人编程
本文围绕球形并联机械手的运动学与性能分析展开,介绍了其工作空间、全局条件指标和刚度指标等关键性能参数,并通过复合指标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构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系统的人类手势跟踪方法,用于实现工业机器人的快速示教编程。该方法无需复杂的编程语言或示教器,通过多LED标记和工业相机即可获取6自由度手势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机器人程序,具有高精度、强鲁棒性和无侵入性等优势。两者结合为工业生产中的高效、灵活机器人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原创 2025-07-09 15:17:27 · 10 阅读 · 0 评论 -
8、机器人设计与优化:从移动机器人到球面并联机械手
本文探讨了移动机器人 REMORA 和 3SPU - 1S 球面并联机械手的设计、分析与优化方法。REMORA 凭借其独特的机械结构和自重构能力,在大型工作空间的工业制造中展现出灵活性与成本优势。3SPU - 1S 球面并联机械手通过运动学分析和复合性能优化,在工作空间能力、灵巧性和刚度方面实现了平衡,适用于高性能触觉设备等应用。研究还涵盖了优化设计流程、仿真分析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8 13:05:54 · 12 阅读 · 0 评论 -
7、机器人加工应用中的气动驱动装置与大型工作空间敏捷制造系统
本文探讨了机器人加工应用中的两项关键技术:用于精加工的气动驱动装置和适用于大型工作空间的REMORA敏捷制造系统。气动驱动装置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恒定接触力控制中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两种调整机器人路径速度的控制策略。REMORA系统结合了行走与制造能力,基于冗余并联机构,在大型工件加工中表现出良好的负载能力和高精度操作。文章还分析了冗余问题及其控制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7 16:33:11 · 10 阅读 · 0 评论 -
6、机器人精加工应用中的校准方法与气动驱动装置
本文介绍了机器人精加工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机器人工作单元的校准步骤与优势,以及气动驱动装置在接触力控制中的应用。结合实验验证与实际案例,探讨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智能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07-06 09:25:21 · 8 阅读 · 0 评论 -
5、工业机器人加工与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作单元校准方法
本文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在加工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航空航天工业中复杂零件的高精度加工需求。文章重点介绍了COMET项目方法在提高切削稳定性和补偿策略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创新的机器人工作单元校准方法。该方法通过布局校准和在线校准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机器人在精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和工件质量。此外,还讨论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优化补偿方法、加强与机器人供应商合作以及拓展应用领域等。原创 2025-07-05 16:32:33 · 8 阅读 · 0 评论 -
4、工业机器人加工:COMET项目方案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COMET项目在工业机器人加工中的误差补偿方案,通过离线和在线补偿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加工精度和灵活性。文章探讨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加工的局限性、COMET项目的技术优势,以及未来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在加工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04 09:36:39 · 9 阅读 · 0 评论 -
3、工业机器人加工误差源的实验研究
本文围绕工业机器人加工误差源展开实验研究,详细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环境相关误差、机器人自身相关误差以及加工过程相关误差。通过具体的实验设置与结果分析,揭示了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柔度和间隙的重要性。同时,文章探讨了多种误差补偿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如智能化误差补偿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机器人结构优化设计,为提高机器人加工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原创 2025-07-03 10:07:25 · 6 阅读 · 0 评论 -
2、机器人去毛刺离线编程与加工误差源实验研究
本文详细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去毛刺操作中的离线编程方法及加工误差源问题。首先比较了基于CAD的离线编程与基于数字化仪的离线编程的技术流程、优缺点及适用场景。接着分析了机器人加工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环境、机器人自身及加工过程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补偿与优化措施。通过实验验证,这些方法能有效提高加工精度与质量。文章旨在为企业优化机器人应用、提升生产效率提供参考。原创 2025-07-02 16:20:21 · 9 阅读 · 0 评论 -
1、航空航天部件机器人去毛刺的离线编程方法
本文探讨了航空航天部件机器人去毛刺的离线编程方法,并分析了CAD基和数字化仪基两种离线编程策略的优劣。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集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如智能化水平提升和多机器人协同作业,为实现高效、智能的机器人去毛刺提供了参考。原创 2025-07-01 14:45:51 · 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