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求最完美的产品品质吗?如果是,你就错了!

博客指出“零缺陷”“6Sigma”是难以达到的理念,公司经营目的是盈利。区分了产品品质和产品质量概念,以TV为例说明两者差异。还提及软件开发中对品质的误解,最后通过答辩故事强调做事不能亏本。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品管圈里,我们常常听说“零缺陷”、“6Sigma”之类的术语,也有不少人把这些神话当作自己最求的目标。从我自己了解来看,这些只是一种思想,一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是根本达不到的神话,而且也不允许。无论是哪一家公司,经营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而且是最大化盈利。

       那么,我们怎么实现最大化盈利呢?是生产零缺陷的产品吗?不是!是顾客高兴,主动的掏腰包给你。有人说了,产品品质好,顾客当然就愿意掏腰包了。这可不是绝对的。
         
        在讨论之前,先说明两个概念:产品品质和产品质量。“产品品质”是指产品好坏的程度。“产品质量”是指顾客满意的程度。这是自己定义的概念,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这两者之间是不同的概念,虽然存在某种联系。比如我们买了一台TV,可能材料和部件都很好,能使用100年,说明品质不错。可该台TV不提供和DVD的接口,我们又非常需要该功能,这时你可能就不太满意了。再者,如果买的价格很高,售后服务又不好,那就更不满意了。

       我们在软件开发中也经常存在这样的误解。比如,制定几乎完美的流程,一堆堆的规范,满桌子的记录……执行时,QA来宣道和督察来了,设计都必须经过审查,不允许走查和轮查。测试还剩几个轻微Bug没改,怎么就放行了?一会儿,项目经理又来了,指着某位程序员问:“XXX模块搞定了吗?”。该程序员摸摸鼻子,呵呵地说:“还早呢,编程是一们艺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还需要慢慢的精雕细作呢!”。项目经理把QA和程序员的情况告诉老板。老板只说了一句:“把他们 X(咔嚓)了!”

     不写了,快要上班了,再继续写,我也会被 X 了!

   
[Jacob补充]
 
    写得太仓促了,还是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就在我拿第二学位的答辩会上,组织答辩的是组织行为学系的系主任,以前做过县太爷,现转来当教书匠了。我答辩的题目是关于培训的,而他几乎一个培训理论的问题也没有问我,就问了我三个问题:“如果没有钱,你怎么组织培训工作?”我膛目;“如何让你的老板愿意为培训掏腰包”我惊舌;“你知道培训是挣钱还是亏本?”我差点……倒。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你们啊,走出这个校门,就进入社会了,我最担心的是,你们不懂“钱”啊……任何事情都不要做亏本的买卖”。
 
    这个故事一直影响着我,希望你也能从中吸取点什么。如果有一天,你因为这个故事成功了,别忘了请我吃顿饭,分享你的成功。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