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与硬件规格深度解析
1. 操作系统双寡头格局
在移动设备操作系统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双寡头格局。Android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15年第四季度,其市场份额已超过80%,近乎形成垄断。不过,苹果的iOS系统也占据了近20%的市场份额。众多挑战者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并不成功,市场份额微乎其微。
微软投入大量资金发展Windows Phone(其前身是Windows Mobile),但发展态势不佳,仅占1%的市场份额。曾经强大的黑莓操作系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和Palm OS,如今已大幅萎缩或被弃用。围绕Linux开发的系统(如三星的Tizen)以及基于网络的系统(如电信运营商赞助的Mozilla的Firefox OS),也进展甚微。
这种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两大操作系统周围构建了强大的生态系统。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能支持丰富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开发者(包括大型软件公司)则聚焦于拥有大量用户的操作系统。
苹果宣称在2015年拥有10亿台活跃设备,这其中包括非iOS设备,如Mac电脑,但其销量远低于iOS设备的安装基数。值得注意的是,操作系统并非苹果和谷歌的核心业务。苹果作为设备制造商,主要收入来自硬件销售;谷歌作为互联网企业,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尤其是互联网广告)。苹果是垂直整合型公司,涵盖硬件和软件(软件可视为免费);而大多数其他制造商则集成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因为它们大多缺乏在操作系统领域竞争的关键规模。
两大平台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应用商店,即苹果的App Store和谷歌的Google Play。自2008年以来,苹果App Store已向应用开发者支付了近400亿美元,2015年支付的金额超过总额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