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里的盈利指标常被用作“一锤定音”的评价,但单看一个百分比就下结论,好比只看体重却不量体脂——够快,却不够准。本文要做的,是把“看数字”升级为“拆指标 → 找驱动 → 定行动”的系统打法,让盈利能力分析真正服务经营决策。
一、盈利指标背后的“冰山”
常见指标 |
表层公式 |
冰山下的主要驱动 |
---|---|---|
毛利率 |
(收入 − 销售成本) / 收入 |
价格、销量结构、直接物料单价、生产效率 |
净利率 |
净利润 / 收入 |
毛利率、期间费用率、一次性收益/损失、税负结构 |
ROA |
净利润 / 资产总额 |
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
ROE |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
ROA、杠杆倍数 |
结论:指标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真正决定高低的是隐藏在水下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