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攻击-学习笔记

什么是XSS攻击

XSS 攻击 使用的是 JavaScript 脚本注入进行攻击
例如在提交表单后,展示到另一个页面,可能会受到XSS脚本注入,读取本地cookie远程发送给黑客服务器端。

XSS攻击分类

第一、XSS反射型攻击,恶意代码并没有保存在目标网站,通过引诱用户点击一个链接到目标网站的恶意链接来实施攻击的。

第二、XSS存储型攻击,恶意代码被保存到目标网站的服务器中,这种攻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比较常见场景是在博客,论坛等社交网站上,但OA系统,和CRM系统上也能看到它身影,比如:某CRM系统的客户投诉功能上存在XSS存储型漏洞,黑客提交了恶意攻击代码,当系统管理员查看投诉信息时恶意代码执行,窃取了客户的资料,然而管理员毫不知情,这就是典型的XSS存储型攻击。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XSS</title>
</head>

<body>
  <div id="t"></div>
  <input id="s" type="button" value="获取数据" onclick="test()">
</body>
<script>
  function test() {
    // 假设从后台取出的数据如下
    const arr = ['1', '2', '3', '<img src="11" οnerrοr="alert(\'我被攻击了\')" />']
    const t = document.querySelector('#t')
    arr.forEach(item => {
      const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innerHTML = item
      t.append(p)
    })
  }
</script>

</html>

这时候我们点击获取数据按钮,居然可以再页面上执行,这肯定是不希望发生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iv id="el" style="background:url('javascript:eval(document.getElementById("el").getAttribute("code")) ')"
        code="var a = document.createElement('a');
        a.innerHTML= '执行了恶意代码';document.body.appendChild(a);
        //这这里执行代码
        "></div>

这段代码在旧版的IE8和IE8以下的版本都是可以被执行的,火狐也能执行代码,但火狐对其禁止访问DOM对象,所以在火狐下执行将会看到控制里抛出异常:document is not defined

储存型XSS

存储型 XSS 会把用户输入的数据 保存 在服务器端,这种 XSS 十分稳定,十分有效,效果持久。存储型 XSS 通常叫做 “持久型 XSS(Persistent XSS)”,即存在时间比较长。

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黑客写下一篇包含恶意代码的文章,文章发表后,所有访问该博客文章的用户都会执行这一段代码,进行恶意攻击。

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div id="t">
    这是我写的一篇文章
  </div>
</body>
<script>
  console.log(navigator.userAgent)
</script>

</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接输出了浏览器信息,黑客可以获取到这些信息后,发送到自己的服务器,随意操作。

DOM Based XSS

实际上,这种类型的 XSS 与是否存储在服务器端无关,从效果上来说也是反射型 XSS,单独划分出来是因为此类 XSS 形成的原因比较特殊。

简单来说,通过修改页面 DOM 节点形成的 XSS,称之为 DOM Based XSS。

例子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XSS</title>
</head>

<body>
  <div id="t"></div>
  <input type="text" id="text" value="">
  <input type="button" id="s" value="search" onclick="test()">
</body>
<script>
function test() {
  const str = document.querySelector('#text').value
  document.querySelector('#t').innerHTML = '<a href="' + str + '" >查找结果</a>'
}
</script>

</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查找结果后,页面会自动跳到百度(毒)页面,但是细心的我们会发现,这字符串拼接有可乘之机啊,输入" οnclick=alert(/X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果然,页面执行了我们输入的东西,上面的内容是,第一个双引号闭合掉href的第一个双引号,然后插入onclick事件,最后注释符 //注释掉第二个双引号,点击跳转链接,脚本就被执行了。

反射型 XSS

简单来说,反射型 XSS 只是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展现到浏览器上(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需要一个发起人(用户)来触发黑客布下的一个陷阱(例如一个链接,一个按钮等),才能攻击成功,一般容易出现在搜索页面、留言板块。这种反射型 XSS 也叫做 非持久型 XSS(No-persistent XSS)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div id="t"></div>
  <input id="s" type="button" value="获取数据" onclick="test()">
</body>
<script>
  function test() {
    const arr = ['1', '2', '3', '<img src="11" οnerrοr="console.log(window.localStorage)" />']
    const t = document.querySelector('#t')
    arr.forEach(item => {
      const p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innerHTML = item
      t.append(p)
    })
  }
</script>

</ht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黑客可以轻易盗取存储在你本地浏览器的各种信息,进而模拟登陆信息,黑入账户,进行各种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