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发生了著名的沉船事故。事故当天,加州人号在22时55分发现前方有冰山,并向附近的所有航行船只发出警告。然而,当加州人号的无线电讯号抵达泰坦尼克号时,冰山警告却被中断并粗鲁地回应:“勿搔扰!住口吧!你已经干扰我的讯号了!我正向瑞斯角发电报!”泰坦尼克号的电报员当时正忙于帮助乘客发送电报到目的地,忽略了警告信号。23时30分,加州人号电报员关掉电报机下班,休息。而11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酿成了惨剧。
海因里希·赫兹在1887年发明了无线电波后,无线电最早应用于航海。无线电报,被誉为无线技术的首个重要应用,却在这次事故中未能发挥作用。当时的无线电报主要使用火花隙式发射机,用来传送摩尔斯电码。这种技术虽然在当时非常先进,但也有其缺点,比如容易被其他信号干扰。
随着技术的发展,谐振电路被发明出来,使得无线电接收器能够区分不同频率下的信号。AM(调幅)技术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AM广播收听音乐和声音。到了1920年代,AM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随之而来的无线干扰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城市的无线广播几乎瘫痪,根本无法收听。因此,政府开始对无线广播进行管制,颁发授权频段,这就是频谱授权制度的起源。到了后来,FM和电视信号也被纳入了频谱授权制度,而随着双向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频谱授权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蜂窝移动通信领域。
然而,起初的频谱授权制度非常简单且严格。在美国,政府颁布法令要求所有的无线设备都需获得频谱授权,并且限制无线信号的传播范围。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AM信号在夜晚传播距离更远,为了控制越区覆盖,许多电台在夜幕降临时不得不关闭信号发射。这些电台可能因此背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直到1980年代,FCC(美国通信委员会)终于开始放宽频谱授权。他们意识到,只有那些发射功率较大、可能对其它无线信号产生干扰的设备才需要获得授权。这一决定也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认可,即低发射功率的设备可以在未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