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ersn的小白学习笔记(更新日期2022.10.13)
很简陋的一个笔记,找不到的命令或者啥的去其他文章找qwq,毕竟linux的命令和操作巨多
大佬绕道〒▽〒
目录
Linux(ubuntu)常用命令:#井号表示注释
sudo 指令 #以root权限执行某条命令,当某条命令提示权限不够时候 就加上sudo前缀就能执行(通常发生在普通权限用户操作根目录中除了家目录以外的其他目录时)
关于文件夹的操作
cd ~ #进入到用户的家目录中也就是Downloads和Desktop之类的文件夹所在的位置
cd / #进入到根目录
cd 目录路径 #可以是绝对路径比如 /usr/local 也可以是相对路径 usr 就会进入当前目录中名为usr的文件夹中
cd .. #退到上一级目录
cd . # . 表示当前目录 cd . 也就是进入当前目录 也就是啥也没干
ls -l #ls命令显示当前目录中的文件夹和文件信息 加 -l参数表示显示详细属性
mkdir 目录路径 #创建文件夹 路径可以是相对或绝对的 如mkdir qwq 就是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qwq的目录
rmdir 目录路径 #删除文件夹
sudo apt-get install软件包 # 通过apt安装某个软件
sudo apt-get update #更新缓存,通常在系统刚刚安装时或者更换下载源后使用
sudo apt-get upgrade #更新当前的可以更新的系统中的软件,通常在sudo apt-get update后使用。
sudo apt remove 软件包#删除某个软件包 但保留配置文件
sudo apt purge 软件包#删除某个软件包 但不保留配置文件
sudo apt autoremove #清除系统中不需要被用到的依赖软件包,通常在卸载某个软件包后用于清除对应的依赖软件包。
tar -xjvf 软件包路径 #解压以 .tar 或.tar.bz .tar.bz2之类的后缀结尾的文件(不指定解压目录时会在软件包路径下生成对应文件名的文件夹目录)
./configure #生成编译配置文件Makefile 通常在使用tar命令解压软件包后cd进入该软件包的目录后使用。
make #编译源代码 通常接在 ./configure 后使用
sudo make install #安装软件 通常接在 make后使用
&& #命令衔接 如上面3条命令 可以衔接成一条语句 终端会按前后顺序执行
./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生成编译配置文件并编译源代码并安装软件
命令 --help #查看某些命令的使用说明
vim常用命令
sudo vim 文件路径 #通常在终端中输入这句来进入对该文件的编辑模式,如果文件路径中的文件在路径中的目录不存在的话,则在编辑保存后会创建该文件
vim模式中:
按 i 进入编辑模式
按Esc键退出编辑模式
输入 :q 表示不保存的退出vim
输入 :wq 表示保存并退出vim
输入 :q! 表示当前文件已经更改时,不保存强制退出。
某些奇怪的经验:
1.要养成做虚拟机快照的好习惯哦,因为在编辑系统文件或执行某些指令 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这种时候如果没有快照恢复,就只能重装了呢(哭)
2.在虚拟机中运行Ubuntu等系统时,设置提高分配给虚拟机的内存和CPU处理器数量,可以显著提高启动速度(除非被硬盘的很慢的读取速度给拖累到了)
3.安装apache服务器需要下载多个软件包,包括:
pcre-8.45.tar.bz2
apr-util-1.6.1.tar.bz2
apr-1.7.0.tar.bz2
httpd-2.4.54.tar.bz2
然后按一定顺序编译源代码并安装,才能启动
4.安装中文输入法比如搜狗输入法 要在下载deb包后,按着人家官网的安装指令来安装对应的依赖和框架
5.更换下载源一般使用系统应用里的 软件和更新(Software&Update)
来调整下载源,可以避免因为盲目搜索网上更新下载源教程,而在编辑sources.list文件时,版本代号不对应导致的错误 如Ubuntu20.04的代号为focal 而不是bionic
使用命令 sudo lsb_release -a 来查看版本代号(Code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