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emax的圆孔、矩形衍射、双缝干涉与自定义孔径面型应用分析

自学案例节选自某乎

1:圆孔、矩形衍射、双缝干涉与自定义孔径面型应用分析

讨论一些基本的光学衍射、干涉现象,在加深对光学知识理解的同时,重点介绍一下自定义孔径的用法,主要是为了对软件的运用更为了解,并不针对某种具体应用。

与衍射、干涉有关的一些基本现象,常见的名词包括圆孔衍射、矩空衍射、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爱里斑、泊松亮斑等等。

圆孔的衍射比较简单,也是与爱里斑形成比较关系密切的。圆孔衍射其实是在光学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镜片的尺寸、系统的孔径都是产生圆孔衍射的条件。只不过,通常的孔径都足够大,衍射级次之间的对比度很高,或者说能量集中度很高。导致难以区分或观测。但是,在数学形式上,衍射是一直都存在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加以演示。

图1 镜头数据编辑器LDE数据列表

如图1所示,输入镜头面型数据。系统结构主要包含一个光阑面和一个理想透镜,理想透镜的焦距 可随意设定,这里设为50mm即可,像面位置放在理想透镜的焦平面上。光阑位置距离理想透镜为5000mm,即大约为理想透镜焦距的100倍。这样,光阑的成像位置基本就在透镜的焦平面附近,虽然对于圆孔衍射来说,光阑的位置其实不太重要,因为入瞳光束也为圆形(且物面在无穷远),但对于其他形状的光阑来说,某些情况下可能还是有影响,以防万一。

系统参数设置中,入瞳直径设为4mm,其他默认即可,在镜头数据列表中,表面2为光阑面,在面型参数设置中,将孔径类型设为圆形孔径,最小孔径为0,最大圆孔半径为1mm,如图2所示。也就是说,通常要把光阑的孔径设为小于入瞳直径的尺寸,但又不能太小,否则可能会因为计算时采样太小而导致结果失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