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嵌入式产品来说,会经常的进行数据收发操作。当因为短时间内有多帧数据而处理不过来时,可将数据暂存在缓冲区来做处理。队列和链表是作为缓冲区比较好的方式,链表可指定相应的位置进行增删查改等操作,对于不经常插入和删除数据的操作比较有优势;而队列对于频繁进行FIFO的操作比较有优势。
理解循环队列
何谓循环队列?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循环队列仍然是基于数组实现的。但是为了形象化的说明问题,我们如下图所示
1.图中有两个指针(其实就是两个整数型变量,因为在这里有指示作用,所以这里理解为指针)front、rear,一个指示队头,一个指示队尾。
2.rear和front互相追赶着,这个追赶过程就是队列添加和删除的过程,如果rear追到head说明队列满了,如果front追到rear说明队列为空。
说明:
令队列空间中的一个单元闲置,使得队列非空时,Q.rear与Q.front之间至少间隔一个空闲单。
3.我们把它掰弯,用的是求余,这样两个值就不会跑出最大范围,并且可以实现弯曲的效果,所以说对于循环队列我们必须给定最大值MAXQSIZE。
这其实是我们臆想的,反正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循环来解决空间浪费的问题。
循环队列的实现过程
☆满:当队列添加元素到rear的下一个元素是head的时候,也就是转圈子要碰头了,我们就认为队列满了。(Q.rear+1)%MAXSIZE=Q.front
☆空:当队列删除元素到head=rear的时候,我们认为队列空了。Q.rear==Q.front,不一定为0
图示:
以下为自己使用过的简单的循环队列的例子函数:
//定义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u8 data[MAXSIZE]; //队列存储区
u8 front; //出队标记
u8 rear; //入队标记
}sequeue_t;
//创建队列
void init_sequeue(sequeue_t * sq)
{
// sq = (sequeue_t *)malloc(sizeof(sequeue_t));
memset(&sq->data[0],0,MAXSIZE);
sq->front = 0;
sq->rear = 0;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u8 check_seqeue_empty(sequeue_t * sq)
{
if(sq->front == sq->rear)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入队
u8 enqueue(sequeue_t *sq ,u8 val)
{
/* 判断队列是否满,数组的最后一个存储空间不用 */
if((sq->rear + 1)%MAXSIZE == sq->front)
return ERROR;
sq->data[sq->rear] = val;
sq->rear = (sq->rear+1) % MAXSIZE; //循环存储
return SUCCESS;
}
//入队
u8 dequeue(sequeue_t * sq)
{
u8 val = 0;
if( TRUE == check_seqeue_empty(sq))
return ERROR;
val = sq->data[sq->front] ;
sq->front = (sq->front+1) % MAXSIZE;
return val;
}
//剩余空间
u8 leftspace(sequeue_t * sq)
{
u16 val = 0;
if( sq->front < sq->rear)
val = MAXSIZE - (sq->rear - sq->front) -1;
else if(sq->front == sq->rear)
val = MAXSIZE - 1;
else
val = sq->front - sq->rear - 1;
return v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