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之数据流模型(Data Flow Model)

文章目录

USB系统实现的分层结构

USB实现关系

在 HSOT 端,应用软件( ClientSW)不能直接访问 USB 总线,而必须通过 USB 系统软件和 USB 主机控制器来访问 USB 总线,在 USB总线上和 USB设备进行通讯。从逻辑上可以分为功能层、设备层和总线接口层三个层次。其中功能层完成功能级的描述、定义和行为;设备层则完成从功能级到传输级的转换,把一次功能级的行为转换为一次基本传输;USB 总线接口层则处理总线上的 Bit 流,完成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实现和总线管理。途中黑色箭头代表真实的数据流,灰色箭头代表逻辑上的通讯。

客户端软件与设备功能关系
USB逻辑总线拓扑关系
在高速系统里面可以接入低速设备。
高速系统里面的多个全速总线

USB主机/设备详细关系图

USB主机/设备详细关系图

host端usb信息转换

usb信息在客户软件和总线之间的转换
Client Software:生成各种IO请求(I/O Request Packets,IRPs),通过USBD接口收发IRPs数据。
USB Driver (USBD):通过合适的HCD将IRPs(I/O Request Packets)转换成各种传输(transfers)。
Host Controller Driver (HCD):将IRPs(I/O Request Packets)转换成多个传输事务(transactions)。
Host Controller:执行传输事务。

IRP/Transfer/Transaction 关系

Transfers for Communication Flows

  1. 所有的transfer都由一个或多个transaction组成,一个IRP对应一个或多个transfer。
  2. 一个控制传输是由1个建立事务+不定个数据事务+1个状态事务组成。
  3. 一个中断传输由一个或多个数据事务组成。
  4. 一个同步传输由一个或多个数据事务组成。
  5. 一个批量传输一个或多个数据事务组成。
(微)帧中的事务安排

(微)帧中的事务安排

参考资料:

  • Universal Serial Bus Specification Revision 2.0 ,April 27, 2000
<think>嗯,用户想了解“simple data flow model”,也就是简单数据流模型。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数据流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流模型在计算机系统和编程中很常见,尤其是在数据处理和并行计算领域。 数据流模型的核心是数据如何在系统中流动,从输入到处理再到输出。简单数据流模型可能指的是没有复杂控制结构的基础模型。需要区分数据流编程模型数据流图,可能用户指的是前者。 接下来,要考虑数据流模型的关键要素:节点表示操作,边表示数据流向,数据驱动的执行方式。这里需要解释清楚,数据可用时自动触发计算,而不是传统的控制流方式。 然后,应用场景可能包括并行计算、流处理系统、编译器优化等。例如,Apache Flink或TensorFlow的计算图可能使用数据流模型。不过用户问的是简单模型,所以例子可能需要简化,比如一个流水线处理步骤。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的背景。如果是编程或系统设计相关的,可能需要强调其优势,比如天然的并行性和解耦。如果是学术性的,可能需要更理论化的解释,比如有向无环图(DAG)结构。 另外,用户提到使用中文回答,要确保术语准确且易懂。例如,解释“数据驱动”时,可能需要用例子说明,比如当所有输入数据准备好,节点自动执行。 最后,检查是否有必要对比控制流模型,帮助用户理解差异。比如,控制流是顺序执行,而数据流是数据可用性驱动,可能更适合并行处理。 总结结构应该是:定义→核心要素→执行方式→优势→应用实例→与控制流的对比。确保每个部分清晰,用例子帮助理解,避免过于技术化,保持简洁。</think>简单数据流模型(Simple Data Flow Model)是一种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过程的抽象框架。它重点关注数据如何在不同组件间传递、转换及被消费,而非具体的控制逻辑。以下是逐步解析: --- ### 1. **核心要素** - **节点(Nodes)**:表示数据处理单元,例如: $$ \text{节点} = \{ \text{计算操作}, \text{函数}, \text{服务} \} $$ - **边(Edges)**:描述数据流向,例如: $$ \text{边} = \{ \text{数据依赖}, \text{通信通道} \} $$ - **数据令牌(Data Tokens)**:流动的基本单位,可以是原始数据或结构化对象。 --- ### 2. **执行方式** 数据流模型遵循 **"数据驱动"** 原则: - 当节点的**所有输入数据就绪**时,节点自动触发计算。 - 计算完成后,结果通过边传递到下游节点。 - **无显式控制流**(如循环、条件语句),仅依赖数据可用性。 --- ### 3. **模型优势** - **天然并行性**:独立节点可同时执行。 - **解耦性**:节点间仅通过数据交互,降低耦合度。 - **可视化友好**:常表示为有向图(DAG),例如: $$ \text{数据流图} = (\text{节点集合}, \text{边集合}) $$ --- ### 4. **典型应用场景** - **流处理系统**(如Apache Flink、Kafka Streams) - **编译器优化**(通过数据依赖分析优化指令顺序) - **硬件设计**(数字电路中的数据通路建模) - **函数式编程**(纯函数构成的数据处理管道) --- ### 5. **简单示例** 假设一个图像处理流水线: 1. **输入**:原始图像 → 节点A(去噪) 2. **传递**:去噪后图像 → 节点B(边缘检测) 3. **输出**:处理结果 用数据流图表示: ``` 原始图像 → [去噪] → 去噪图像 → [边缘检测] → 结果 ``` --- ### 6. **与控制流模型的对比** | **特性** | **数据流模型** | **控制流模型** | |----------------|----------------------------|----------------------------| | 触发条件 | 数据就绪时自动触发 | 显式调用或调度 | | 并行潜力 | 高(隐式并行) | 低(需显式管理) | | 典型应用 | 流处理、分布式计算 | 传统顺序程序 | --- ### 总结 简单数据流模型通过抽象数据流动路径和依赖关系,为构建高效、可扩展的系统提供基础。其核心思想是**以数据为中心,而非控制逻辑**,适用于需要高并行性和松散耦合的场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